第十回 幼童可怜亲戚养 满意有幸读私塾-第3/5页
那曹楼村还是个大庄子,而绝大多数人家都姓曹,外来的杂毛姓也只有两家,由于姓曹的在庄上是大户,村子也因此而得名。若是再往前追溯,在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姓曹的一家,由于他们家土地多是大地主,故称为员外之家,其住所也叫曹家庄园。不必说有钱人家都娶三妻四妾,所以,他们曹家就人丁兴旺!后来人也越来越多,又盖了不少楼房,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称他们这里为曹家楼。时间一长也成了村名,人们叫着叫着,后来又把中间的“家”字去掉了!所以,现在就称曹楼村,不过也不是绝对的,有时还有人在喊那原来名字……曹家搂。
据说他们姓曹的老祖宗,一共有四个儿子,初一开始就分为四门,他们原先都是财主,每家都有田地数十顷,家里雇有长工,饲養骡马成群,也尽都儿孙满堂,后来人一多逐渐也穷了,所以才成了现在这样子。一开始曹家的老祖宗,对哪个儿子都没有偏向,分家的时候,大伙都是一样分财产,第一代和第二代死了以后,从第三代儿孙们开始,就成了多各自过日子,所以财产都靠自己经营,这就需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就如同众人赛跑一样,本来同在一道起跑线上,可最终还是有前有后,而过日子也是这样,无论是过穷与过富,都看个人的本事了,也就是说,你混成了穷光蛋也怪不了别人,正所谓:
手指伸出有长短,树木林里有高低;
从古至今一个理,发家受穷由自己。
现在的曹楼村已经繁衍扩展成了,一个有近千人的大庄子,而村里的富人也只是较少数,那苗青的丈夫,也是从他老太爷那一辈起,就在村里行医给人看病,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也没有不知道他们的。所以就很受别人尊重,也称小巴结!然而,他们家门里人也旺,共有弟兄好几个,其堂兄弟就甭用讲了!要论实力在村里也最强。常言说人多势众,家中又开着药铺、诊所,求他们的人就很多,因此在村里也没有谁,敢欺负他们曹家人。
有句话叫人多势众,千百年来,在农村都讲门子风,则长期形成了有钱就有势,有人就光棍的风气!人生在世,就是有这有那也得吃五谷杂粮,但谁挡不住会有疾患和生病的时候,不管是谁得了病都需要求医吃药,哪怕是皇帝老儿也迈不过这个坎,又何况是普通人呢。所以从古至今,凡行医当郎中的人都能,吃香喝辣哩很受人们尊敬!不用说小满意到了他姨家,就如同鱼得到水一样,整天也很自由自在。
时下里,那苗老汉也已经过世了,他的二女儿青青也有了孩子,如今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有十几亩地种着,所以,家里的小日子还算过得不错。苗青的男人自幼学医是个郎中,他们家老几代行医为人看病,再说大家都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村里各家各户的人,时常要求医看病的也少不了。由于曹家的人缘好,他们在村里就很有威信,那苗青又是穷人出身,她看到自己的小外甥,总在姑母家生活心里就过意不去,如果有人打听就感到脸上发烧,心想我这个当姨妈的,也责无旁待应该管他才是。
然而,他们老袁家发生了这种情况,小满意又是我的外甥,他也就只有我一个姨,常言说有亲三分向,现在他还年幼,看着也实在太可怜!所以看着我姐的份上也必须得管他。再说眼下他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孩子也比较懂事,看来我得和他姑商量一下,由我们两家分摊着养活,也好让我这个当姨的,尽到些责任和义务。她就和小满意的姑妈玉荣打了招呼,两家经过了一番协商后,就把外甥小满意接到了她家住,并且还让他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在庄上祠堂里上学念私塾,有诗为证:
袁家有难众人管,姑姑姨母都愿帮;
又让满意去上学,意味今后有辉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