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幼童可怜亲戚养 满意有幸读私塾-第4/5页



    大家都清楚,历史上无论是哪朝哪代,人们都很重视功名,特别是有钱人家,更是为了功名利禄,为让儿孙后代有出息,就不惜花钱请来教书先生,让他们的孩子读书学习。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古代的上学读书,不像是现在的官府办学!过去,除了州府里有学堂外,而就多数的县一级都没有官办学堂,而在广大农村就更不用说。所以一些有钱人家,就只好自己请先生办学校,也通称为“私塾”。据史料记载:在西周以前,只有官家办学。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学堂,大开讲学之风。到了战国,私学大盛。自汉朝以后,私学就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私塾”。

    由于属自设学馆,又都是地主、商家、有钱人办的学校。但也有些是以庙宇、祠堂的地租收入,或捐献举办的“义塾学馆!”同时还免交学费,而他们曹楼村就是这样情况。一开始,就是由几家财主共同出线,再加上曹家祠堂里,还有十多亩地的收入,所以,才办起了一处私塾学堂。那时候,除了民间的私塾以外,朝廷为了网罗人才和束缚人民的思想,也实行了比唐、宋更为完备的,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如中央设立了国子监,学生称监生,各地方的府、州、县,都设有学校及社学,生员也大都来源于官僚地主的子弟,学生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踏上仕途之路,所以,学校就成了科举的阶梯,而科举也正是学子们的出路。

    自此以后,小满意就同姨家的孩子,每天一起去学堂里读书!开始的第一天,还是由姨夫领着他们表兄弟,先到学堂里报了名,以后就由孩子们自己去了。他有个表弟与他同岁,只是在生月上比他小点,先生也给他们起了大号,所谓“大号”也是农村的一种说法,实际就是每人的大名。给小满意起名叫“袁耀文”,他表弟的小名叫曹庸,又起个大名叫“曹宝贵,”两人名字听起来都很大气和响亮,所以他姨父姨母也比较高兴。要说一个人的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而已!可世上的多数人都很在乎这一点,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迷信起名问题。在他们心中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好坏,是关系着一辈子的命运!所以从古到今,人们都爱找有学问的人,给自已的孩子起名,不光是要求好听,同时还要大气、宏伟。

    比如说有叫治国、安邦、卫国、栋梁什么的。而现代人起名就更不一般了!有人给孩子起名叫环宇、昆仑、天霸、天鹏、鸿图、鸿运、鸿福”等等。但是就没有人愿意起名,叫什么“瘪三、死鬼、懒虫、赖种、杀才、让宰和狗日的”名字,所以,若是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就尤为必要和重要了。笔者所述,其事例也举不胜举!尤其是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都比较注意和重视,在此我也就不一一多说了。所以,能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父母长辈就很高兴和开心!相反地,若是起名不好听,他们的家长和老人们,心里就会纥艺和不痛快,还会成为一块心病,甚至长时间都挥之不去。

    对于一个人的起名,究竟有何重要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一个人的名子好与坏,究竟能否代表这个人的本质,以及他的终生命运也许是这样,但究竟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或许真实,还可能唯心!反正大都搞不清楚。再说他们曹楼村让孩子,念书的地方本有私塾学堂,小满意和他表弟俩人,又在同一个班级读书,所以家里人也不必多操心!而两个孩子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比如讲,小满意自小就乖乖斯文些,他也特别听话,平常虽然言语不多,性格又有点内向,但是在学习方面,他非常努力和刻苦!尤其是他姨妈对他,是殚精竭虑费尽了心机。再说他表弟曹庸,又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而且自小就爱打、爱闹、比较淘气,若依照农村的说法他的手贱得很,也简直就是个调皮捣蛋鬼。因为像他这样的孩子,不用说平时不爱学习,又不愿意动脑筋,不管是对啥事,都是漫不经心、不在意,而且还是个马大哈!但是有一点可确定,却是一个爱惹事生非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