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一路欢心一路歌 太昊陵园去上香-第2/5页
老御史本想为家乡做点好事,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让老百姓都感恩承情他,结果,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成了痴心梦想。由于老御史未达到目的,一切也就徒劳无功了,于是,他心里就觉得很侘傺!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也许,这就是真实写照。这个事情虽然没办成,老御史未能达到目的和实现初衷,但他却给太康人民留下个好印象,所以时至今日,太康的黎民百姓都还在说:“那位老御史是个好官”。而且,在太康县城里还有古时候,建造的一所房屋,人们都称那座房子为“御史楼,”现代人又把它作为了,一种文化遗产保留和追思纪念。
咱们闲扯了一通后还得回到原题上,我在前面说过,中原几省的人,都是年复一年的去陈州,朝祖、烧香、逛庙会,也从不简断成为习惯。如有钱人家去时都是坐着车,到了以后买着吃、买着喝、逛到晚上住客棧,可以说自由随便,一点委屈都不受。一些不大方的小扣们,一般车上都拉有炊具,以及柴、米、油、盐等,一切应用之物,甚至还有行李,到时候就可以做饭吃,到了晚上睡车上,虽然麻烦些但还不错了。
然而,穷人就不同了,他们不具备这种条件,又大都是罗锅子上树——前面紧!不光是手里没有银子,且不像富人家,他们吃喝不起,所以,也只好自带干粮,饿了啃干馍,渴了喝凉水,这样既简单又省事,也为随便乱凑合。而袁玉铖小两口,带的盘缠就不宽裕,为了节约少花钱,他们就在家里事先,蒸好了两锅窝窝头,当地人也称之为“杂面馍,”便装了半口袋计划走到路上吃。一旦饿了就啃窝窝头,喝了就到附近人家去讨碗凉水喝,因为他们也不和别人比,沿途一路上,也就这样对付下来了!这就叫:
有钱人家把福享,世上穷人都困难;
玉诚苗兰很辛苦,自找罪受也心甘。
风和日丽!微风拂面,袁玉铖小两口和乡亲们,还算运气不错,由于天气也比较好,几天来大家在路上,始终都是欢声笑语,全程共二百来里路,他们经历了两天半的时间,直到第三天的下午,便赶到了目的地——陈州。
由于,老祖爷伏羲的坟墓就在陈州北关,袁玉铖和妻子苗氏便在距北关,只有二三里路的小徐庄,找个地方住了下来。因为有钱人住客栈、旅馆,无钱穷人就需要到,附近的农家借宿住下,也叫随便凑合吧!如果去得早的还能住上,人家的磨屋、厨房、车棚或牛圈什么的,晚了就得住别人家的,院子里和柴草垛旁。而每当这个时候,来逛陵赶庙会的人也多,想要找地方住宿也就特别困难,可以讲就是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庄上也全都住满了人。
另外,还有人睡在路边或农村大街上,能靠到人家的墙根旁就是不错了,袁玉铖小两口和乡亲们,他们一行多人都是从北面来,而那里只要一过白家楼,各个村上都早已经有人入住了。特别是距城北关较近的一些村子,各家各户都是住得满当当的,袁玉铖小夫妻与同伴们,大家倘若住一起,地方就不好找,于是众人就只好,分头找地点住。其袁玉铖和他妻子还算不错,他们在小徐庄经过了一番打听细问,又是低三下四的求爷爷告奶奶!一在地苦哀求,向人家说了很多好话,最终才在一家张姓的院子角上,找个地方住了下来。
凡是住宿的人大都是家离此地比较远,如果只在几十里路的范围内,就可以想相得到谁还会住,恐怕就是摸黑当天也要赶回去!所以,也只有距离较远的人,才得住上一两天,待到他们玩足玩够兴致尽了再走。倘若是生意买卖人,那就可另当别论,这样,你来我去一直到庙会结束的那天,来来往往的人们全都是,前脚走、后脚来、排着号、就如蛇退皮一样,接前续后地络绎不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