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一路欢心一路歌 太昊陵园去上香



    却说,君臣到了那里以后,老御史就领着皇上先看了一圈,然后,他便有意识的问皇上:“请问陛下!您觉得臣盖的这栋小楼怎么样?但不知您有何见教?还请陛下谈谈看法”。原来,他是要让小皇上评头论足,以此要套出他的话来,好引诱对方上当受骗!其实这正是老御史设下的一个圈套,也真可见他的用心是极为良苦。

    怎知小皇上也非常聪明,而且鬼点子也多,他根本就不上当!如果仅从表面看,他还真像是喝醉了酒,实际他心里清楚得很,也早已经有了谱。那小皇上眯起眼睛装糊涂,便口口声声赞誉道:“好!好!很好!也就是好!你还别说,不错!不错!真不错!”他除了光重复以上几个字外,其它什么字都不吐。换句话说,其它的话他不讲,这就让老御史没有了招,因为皇上说的话,与他心中所想不光背道而驰,也根本不对路子和格格不入,所以他就钻不了空子,这就叫:

    御史动心眼,使用小伎俩;

    皇上也聪明,只字不提梁。

    皇上的回答,由于不符合对方的口味,老御史就还不死心!接下来,他还仍然诱导小皇上,说道:“陛下!您看我的这栋小楼,除了建筑风格外,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他这句话的背后,不光具有险恶用心,而且也有不可告人目的。

    小皇上听了后,就稍微迟疑了一下道:“朕我看还停好,不缺少什么呀!但是只不过”……

    老御史闻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迫不及待地又问:“皇上!只不过什么?您快说出来!”

    可是,那皇帝小儿总是笑而不答!因为他很聪明并不笨蛋,就像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等过了一会儿,才漫不经心地说:“要是以朕看来,只是缺少了一根横棍”。然而小皇上这样说,既是一句婉转的话,同时,又包含了他的聪明智慧,如果要认真地去分析,他回答得不光非常巧妙!则又是天衣无缝,而且还堵住了老御史的嘴。所以,老御史闻听后就如矮子过河——淹了心!原来,他一直都在处心积虑的,设圈套套小皇上的话,结果就白费了心思,使他的阴谋鬼计,变成了痴心妄想不得实现。

    你道:“老御史趁皇上喝了酒,搅来搅去到底是何用意?”

    岂不知,如果是皇上要说“这房屋建的不错,就是缺少一根横梁!”那么,老御史马上就会钻空子,跪到皇上面前叩头!他要替太康百姓谢主龙恩,让皇帝小儿为当地免征皇粮。所以,这就是御史老儿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费尽周折,不遗余力地建筑了,这栋楼房的真正目的,这就是其根本所在,目的就是要蒙骗皇帝小儿上当。

    众所周知,过去封建王朝,皇帝被尊称为天子,他说话很算数,为金口玉言,那老谋深算的御史就想让皇上说出,房子缺“梁”或少“梁”的字眼。因为房屋“梁”与粮食的“粮”是同音异写字,当时,只要能从皇上口中,说出来这个音,老御史就有了可乘之机,他会见缝插针,颠倒事非,混淆黑白,胡搅蛮缠,鱼目混珠进行诡辩。则要为太康黎民百姓大叫苦穷,让朝廷减免税赋,使百姓不向上面交皇粮。这本来是一步很好的棋,也是非常美好地暇思梦想!可说这也是老御史,经过深思熟虑,缜密思考好的一个鬼主意。

    但是,皇帝小儿也不傻,他虽然多吃些酒,可他不胡言乱语,还能做到守口如瓶,所以,就偏偏不讲出个“梁”字来,这让老御史也毫无办法。从而也说明了,皇帝小儿的聪明与狡猾,他不光反应快,应对能力也强!所以,老御史就哄骗不了他!反而,却成了鲁班面前耍斧,佛爷面前诵经,想沽名钓誉,也白费了心机!后人有诗曰:

    是官刁于民,皇帝高过臣;

    师生动心计,能者对智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