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回 决心治水为脱贫 兴修水利请专家
比如讲他通过下乡,就掌握到了文安县这里,也确实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而且穷人最多,生活相当艰苦,一般都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所以人民的情绪也不稳定!很多人的心里都是惶恐不安!若要究其原因,就在于土地荒芜贫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好。再就是因为总闹水灾,而使夏、秋两季庄稼不能收成,另外又加之兵荒马乱,盗贼猖獗,故而,文安这里的老百姓,也就更加多灾多难。
前面说过,在这华北平原上,一般都是十年九旱的多,尤其是文安这里,则又增加了一条灾害,那就是经常受水淹!因为在此西面是白洋淀,方圆上百里都是湖泊,上游的几条大河,也都源自于太行山中。这里每年夏天,一下大雨就会山洪暴发!水向下流的速度,往往就特别快!结果就给白洋淀周围,以及下游的一些地方,造成了水患灾害,然而这就叫灾难转移。其中就包括最有名的,文安洼及周边四邻,哪怕是他们这一带没下雨,老天还是干旱的,可就因为地理、地形条件,却把洪水灾难给引来,而转嫁给了这里的人们,要说这也为自然形成。因为众所周知,我国的地理环境为西高东低,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三大阶梯,对于这一点,凡是有点学问的人都知道,若从地形上讲,以太行山为界,往西属于第二阶梯,向东边则是第三阶梯,而太行山东面,南北一线就是结合部,也称为地理分界线。
我以上讲,若是在太行山中下大雨,水往东流落差就大,湍急的洪水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往下游,很快就会聚集到了白洋淀。再要往东便是文安县,所以这文安洼地就是,出了名的湖泊泽乡,可说这在历史上,华北平原的文安洼,也是由来已久的。由于文安这里及乎每年,都要遭受到自然灾害的困扰,而历任县令又都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光只顾刮地皮、喝民血、敛取民财。再不然就是花天酒地,吃饱喝足了无所用心!故而就使得当地的社会治安没人管,其秩序也十分混乱!可说是民不聊生。
僻如说拦路抢截,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烟馆妓院,卖淫瞟娼,种植和贩卖鸦片者,比比皆是!而文安又经常遭水淹,也就造成了到处都是,沙碱沼泽地和芦苇塘,袁大人经常下乡就能看到,整个文安县境内四处都是,白茫茫的沙滩盐碱地,尤其是到了秋天,遍地的芦蕠被风一吹,好似飘雪一样的飞舞!能让人感觉到十分凄凉和悲怆。最近,袁大人也到任了几个月,他调查了解后,又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于是就给自己立下个规矩,并且还定了三年的任内目标。比如说,首先他要治理水患,打算要开河挖渠,围绕大片湖洼地修筑防护堤坝,要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其次他准备要改变文安县,由始以来的一穷二白面貌,而且还一定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同时还要搞好社会治安,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然而还要求树立新风尚,杜绝不良行为时常发生,使社会平静,让人民能够很好的,在这块土地上安居落业!这些就是他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若要按照县令袁大人的计划实施,他准备到时候还要让,当地的老百姓都能开着门睡觉,并且都能过上安安稳稳的日子,这才是他的主要奋斗目标。袁县令了解了文安这地方,不光是多灾害、人贫困、地贫瘠,老百姓还要吃国家的赈灾粮,也就使得县里国库长期亏空,没有一点儿积蓄。当知县袁大人掌握了这些情况后,他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可又让他无能为力,而问题也始终困绕着他,他心忖我到底该怎么办?真需得下大气力创造条件,才能打开局面。于是,他只好一面往上行文,说明这里的情况和原因,并向上司争取救济拨款,同时还上报了他的治水计划,以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和立场。其用意也不外呼就是想取得,上方的同意和支持,要为当地穷人争取些款项,这就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