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 先为秀才后中举 吏部召他进京城-第2/5页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苦读书,才能人上人。
有人研究认为:小孩长大有没有出息,一是靠培养;二是看他自己上不上进,而无独有偶,小耀文又是个超凡的孩子,他读书学习起早贪黑非常勤奋,平常就多挤时间发奋努力。久而久之,也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比如他读书,就看了一本又一本,结果几年下来,他就读了很多书。人们好说实践出智慧,读书多了有学问,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从事其它各行各业的人,只有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上去认识问题,也才能真正明白事理。所以,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才能够写出《史记》;明徐弘祖经过游历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后,才能够写出《徐霞客游记》。
就拿农民种地来讲,只有种好了地才算是个好农民,小耀文虽然出身于寒门,但他是个爱求上进的孩子,由于他读书刻苦钻研,功夫就不负有心人!也就有了知识才干,又为以后出人头地,则打下了良好基础。由于爱学习他的姨父、姨母,都对他觊觎了很大希望!有志者事竟成,所以他后来就做了官,成就了一番事业,不仅更改了寒门,为他们老袁家争光耀祖,同时也让他姑家、姨家都有面子,这正是:
老牛也知夕阳短,无须扬鞭自奋蹄;
耀文生来有志气,不必操心也努力。
小耀文在家里除了读书学习外,一有空还要帮大人做事情,譬如讲帮姨父捻药、打杂、收干、晒湿,打扫卫生做家务活,等等。此外,一有空闲就看药书和配方,并虚心向姨父求教,学习药理知识和医学方面的东西,如穴位针灸、按摩、推拿等技术,跟着姨父一起对病人进行诊断。古人曾经说过:“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也就是说,对一些事务学习和掌握,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又叫艺不压身,尤其是手艺技术,还是一个人生存和创业的必备条件。而从小耀文身上就不难看出,他有一种好学进取的志向,及其能吃苦耐劳的钻研劲,正所谓:画工须画云中龙,做人须做真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孩子的姨父、姨母也把小耀文视同己出,虽然只是姨与外甥,可说姨娘对他胜过亲生,他上学读书姨家尽力供养,并舍得花钱不心疼。小耀文的学习成绩又非常优秀,在他十二岁那年经过考试,便就进入了州立学校读书,从此也成了一名秀才。小耀文到了十五岁,也就是四年以后,那年他又参加了乡试,结果又中了举,这一下,可是对着窗户吹喇叭——鸣声在外!也为蟾宫折桂出了名。就连睢州城里的大人小孩,人们全都听说了,当然,他姨家、姑家就更为他高兴!他们都说这孩子真中、有出息,也真可说是乌鸦窝里出凤凰,寒门茅舍里放霞光!这就叫:
人不可单凭貌相,海水不能用斗量。
沙中或许有金子,美玉往往石中藏。
才俊也会出寒门,需靠努力和自强。
此事不光是他个人的荣耀,也让姑家、姨家都觉得脸上有光!同时,也提高了亲朋好友的威望,使大家都为他感到光荣和高兴!原来,他姨妈和姑母心里都在想,这孩子也本来是袁家的一根独苗,从小就没有了爹娘,起先由爷奶奶抚养拉扯着。自从两位老人过世后,接下来,就由我们两家轮番收养,真没想到他会有这样大的出息,今后若能得个一官半职,也不惘费了我们的一番心苦。不仅是能光耀门户、门闾,显亲扬名,且又能更改寒门,娶妻荫子,光耀祖宗,就连我们当姑、当姨的,脸上都有光是多么的好啊!……
当我说到这里时,可能就会有人想起一笔古,那就是只知道有“和氏璧!”而不了解它是出自于璞石,叫隋氏之珠产于蜃蛤。也就是说,人的智慧本出于学问!如果人要是走了时运,就能一顺百顺,天上会给他掉馅饼,出门就能捡钱包发大财。要说袁耀文也是不飞则罢,一飞就可冲天;也叫不鸣则已,一鸣就惊人!如今,朝廷又是用人之际,所以,他突然接到了通知,朝廷让他进京到吏部报到。究竟是个啥情况别说其他人,而就连他自已都不知道,其实就连州里、县里也同样不清楚,河里的虾米到底从哪里放屁?也不必说人们对事情的真向相,都在进行猜测。也或许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这次就启用了他去当官,结果才让他捡个大便宜!但猜想归猜想谁也不晓得,这背后究竟有何内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