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 先为秀才后中举 吏部召他进京城
书接上回,又如孙悟空龙宫借宝,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另外,还有什么盘古开天,大禹治水,文王拉纤,姜子牙卖面,秦始皇修长城,汉高祖斩白蛇,朱元璋放牛等等,等等,有许多。原来他的爷爷袁立业,小时候也念过两年私塾,因为不愿读书逃学,那时还挨过一些打,后来父母亲也就不让他念了,所以他也有些文化根底。然而小耀文不光有理想、有抱负,同时还是个有心计的孩子,平时读书学习也用心,学习非常自觉,既知刻苦努力,又很发奋图强!他简直就是小灵通,那怕比较难的知识,他是一学就懂,一点就破,就如秃子当和尚,则是天生的材料。
比如说,先生授课他不光注意听讲,并且还作记录,先生见他学习勤奋,能吃苦、爱钻研、又心灵、天资聪慧是个奇才,便非常器重和关照他,也对他经常鞭策和鼓励。尤其对一些难懂、难学的较深知识,还在私下里单独给他讲解,从而也就说明了,教书先生也是伯乐相马,能慧眼识真金,因为平常,从一点一滴中,他自小耀文身上感觉到了,这孩子是可造之材。换句话说,他认为小耀文是颗金子,今后一定能成气候!故而就非常赏识他,便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先生就经常私下里,给他开小灶进行单独辅导,专门给他布置作业及出些思考题,又教他如何写文章,此做法实际就是有心关照和栽培他。
有关教育问题在封建社会里,作为教书先生要培养教育学子,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个好的老师要教书育人,就需要以德施教和以才育人,须要正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奋发努力。也就和种花木一样,必须要先认识到花木的特点,然后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不断地给予施肥和浇水,以有效地保障苗木的茁壮成长!做为先生培养教育学生,既要孜孜不倦有热情,又要严肃认真来对待。而且还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也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否则的话,将会误人子弟!所以有人就认为:“要说读书难,只须点滴勤,下够苦功夫,沙粒变成金”。
这小耀文也不同于一般的孩子,先生即便是出的作业题很难,他都能够认真的作出来,并可按时交出作业也从不拉下。教他的先生不光很有学问,也非常关心自已教的学生,实际上是比较爱才,他的住室里就有不少书,碰到小耀文就特别爱读书,所以就经常向先生借书看。那教书先生就像是,会相马的伯乐一样,他见小耀文爱学习、勤钻研,而且还非常吃苦努力,因此也十分喜欢他,有书就愿意借给自已的学生看。小耀文又是认真好学,平时读起书来是一丝不苟,就这样,他是看了一本又一本,一连看了很多书。
有人说天才出自于勤劳,要取得什么成果个人就得努力!小耀文本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他不仅能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又很快接入到了,什么《诗经》、《史记》、《春秋》,以及大学、中庸、五经四书全都读了。并且还读了《大明律》和《大诰》,以及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他读书的方法也与别人不同,有些课文不但要熟背死记,更主要还必须理解,书中字里行间的内容。同时还要把一些段落、句子,背诵得滚瓜烂熟,而小耀文的学习成绩和理解能力,也让教书先生更觉得惊奇和佩服。
古人讲得好:“学不可以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止,学业精深来自于勤奋,荒废是由于玩乐,道德的完成在于反省,而懒惰学坏由于因循!这正是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一个人的学习与积累,就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所以有人就说:“花盆里长不出灵芝草,盘子里栽不成长青松,真金只有烈火炼,兰天广阔飞大鹏!欲求富贵或成名,自幼就应下苦功!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只有读万卷书,下笔才有神,小耀文进步就特别快,每天除了完成作业外,还把先生当天教的内容,都一一全部消化了,一有空又要看些别的书,正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