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徐铁锁复习遭嘲讽 吴根宁报考被否决
从AH回来后,徐铁锁将购得的山芋渣一半出售,一半留了自家吃。这样家里有粮吃、有钱用,母亲高兴,他心里也踏实了,便迅速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去了,他要把去AH浪费的时间补回来,更特别注意起复习效果来。
他仍用“麻团滚芝麻”的方法复习历史,但在具体运用这个方法上作了一些改进。如某章课文有六节,则先将其分成三个单元,然后以单元依次复习,每个单元都分别重复一遍,三个单元都复习好了,再从头到尾复习一遍,不再像过去那样复习了第二节再回过头来带住第一节重复一遍,复习了第三节再回过头来带住第一、第二节重复一遍,等等。从而避免了前面的复习次数多后面的次数少所带来的前面烂熟后面的不怎么熟乃至不熟悉的不均衡的状态。而用在这一章的总体时间也减少了,这样便可以更多的时间去复习更多需要复习的内容了。
他又在一天中复习时间安排上作了调整。原来他不管内容的新旧,从早到晚,基本上是从前往后依次复习。这样复习的弱点是常将记忆力较好的时候用于复习旧的了,而将记忆力较差的时候用于复习新的了,从而影响了复习效果。现在他把上、下午各分成前、后两个时间段,前段时间为半天的三分之二,后段时间为半天的三分之一,两段之间以广播体操为间隔。上、下午的前段时间用来复习新的内容,后段则用来复习旧的内容,这样复习的效果比原来好。
他又将复习场所作了变动。他不再在自家和维民叔家竹园间的巷道上复习,因为那里时有行人通过,时有洒下的太阳的光圈在书本上移动。他新选了一个地方,维民叔西草屋后西北角的荆条树下。西草屋位于大老倌家族巷道西的西地基上,荆条树离巷道四五丈远,巷道上即使有行人通过,也影响不到他复习。此树西靠隔壁人家的东山墙,加之树高丈许,生长多年,枝叶繁多,太阳在东南、在南时,有草屋和荆条树遮阴;太阳偏西时,则有邻家的山墙遮阴:是看书学习的好地方。铁锁看上了这个地方,自此,他每天吃过早饭和午饭稍事休息后,便端起一张大凳和一张小凳来这里复习了。
本来荆条树上常有麻雀前来栖息、跳跃,它们成群结伴而来,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今天,它们又结伴而来了,忽见有人坐在树下,受了惊,一只只展翅而去了,而专心复习功课的徐铁锁却一点也不知晓。
“又看书啦!书呆子呀,书呆子!”石连英在巷道上行走时,见到徐铁锁在看书,这样说。
随即又大声冷笑道:“想考大学呢,胡萝卜儿田里还能出人参吗?胡萝卜儿田里出不了人参哎!”她说着,向巷北走去。
石连英的话,徐铁锁清清楚楚地听到了,他睥睨了石连英一下:“让她去嘲笑吧!‘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随又看他的书了。
石连英的话也被途经巷道的铁锁妈妈听到了,顿时她的心里气拱拱的,向走着的石连英的背影狠狠地瞪了一眼。然后她又向儿子那里看去,见儿子正坐在一张小凳上,书放在一张大凳上认真地复习呢。她在那里站停,见儿子时而抬头,时而低头,时而动笔,时而闭目,时而咕嘴有声,时而默默不语。她怕儿子看书看呆了,成为呆大锅儿。
呆大锅儿是当地出名的一个书呆子,四十岁年纪,身材又高又大,平素差不多都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长棉袍,见人就唱“书房门前一棵槐,一对书生下山来……”以求得一支香烟。
这时铁锁妈妈看着儿子,想起呆大锅儿的模样,就揪心了,站着好一会后,又揪心地离开了。
一天,吴根宁接到徐铁锁的一封信,信中说铁锁在家复习,生活虽然艰苦点,但因有母亲劳动,母亲做饭,所以一日三餐还基本不愁,复习还比较顺利,现正按计划循序渐进地向前推进,如此下去,确有进入大学的可能,或者乐观点准确点说定能进入大学,问他复习得怎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