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集:何为紫气东来



上文书说到黎民和百姓的区别。

 那么,光天化日又指什么呢?

 光天化日系由光天及化日二词组合而成。光天指阳光普照之天。这个词见于《书经益稷》: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禹称赞舜帝的德行如阳光普照天下,从天涯到海角的黎民百姓,万国的众多贤能的人,都是舜帝的臣子,为舜帝所用;这里的光天之下本指普天之下。化日,指太平盛世。这个词见于《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里所收录王符《潜夫论爱日》: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乱国之日促以短,故其民困务而力不足。意思是说在政治清明有教化的国家,人民的生活过得安闲舒适,所以有余力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没有教化的乱国,人民的生活过得紧张急迫,人民忙于劳务而没有足够的力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里的化国在《潜夫论》中本作治国,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后来这两个词语被合成光天化日本指政治清明,承平无事的时代。《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广放私债,毒害良民,无所不为。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光天化日之下!后亦用光天化日指在大白天里,人人都看得清楚的场合。如《西游记第三回》:果然那厢有座城池,六街三市,万户千门,来来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

 所以,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这句就是说,太平盛世之时,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乐地生活。

 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前往文书我们说过七政,其实,在汉族古代占星学系统中,有七政四余之说。四余是指紫炁月孛(bèi)罗睺计都等四虚星。四余星,与月行轨道相关。紫气星就是景星,它是东方木星(岁星)的尾气,是木星运行后,在星空中留下的氤氲之气,就像彗星甩尾一样。由于紫气星与木星在东方青龙之位,所以有紫气东来的美号。

 这里有一个故事。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大约在他七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夺地盘和权位的战争经常发生。老子预料到,将来会发生更大的战乱,于是就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打算过函谷关,寻找一处地方隐居起来。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乃老子出关时的一大胜境,流传千古,代代传诵。

 庆云就是五色云,他和景星都是祥瑞之兆。传说如果一国的君主实行德政,景星就会出现。而庆云象征着喜庆吉祥。

 所以,这句话是说,太平时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现景星庆云等各种祥瑞的景象。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四声)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上天下起了黄金雨,整整下了三日,紧接着又下了三日三夜的稻谷。搜神记>卷八记载,孔子修编《春秋》,撰写《孝经》。等作品都完成后,他就斋戒,晚上对着北极星下拜,向上天报告他完工之事。于是,天空就变成了深红的颜色,白色的大雾弥漫起来笼罩了大地。有红色的虹霓从天上降下来,变成黄色的玉,长达三尺,而且上面还有雕刻好的文字。孔子跪下来,接受这块玉,又诵读那上面的文字,念道:宝玉上出现文字,天下未来会被刘季掌握。‘卯金刀’刘,出现在轸宿分野地区的北部。他的名字由禾子组成,天下的人都归服他。这里说的刘季就是汉高祖刘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凡是人间有圣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上天就会赐人间以福报。

 《春秋》和《孝经》是儒家学术中很重要的两部经典。孔子曾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这两句话被后人解释为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意思是说,看我评论天下诸侯褒善贬恶,体现我的心志在《春秋》上看,看我崇尚人伦的行为就看《孝经》。

 《春秋》与《孝经》虽然没有被排在四书五经的五经之中,但被编录在十三经中。由此可见,这两部经典在在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