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风暴之始-第4/5页





    老刘之前为UUV临时写了一个小程序,让它在靠近“边缘”时自动降低航速,只要手动控制将推力控制杆关到最小推力就能恢复,这是一种很好用的提示手段。

    同时,UUV侧面的几个低分辨率摄像头会盯着“简”的方向,免得它自己上浮得太远。水中的能见度不是很高,在侧向ESA摄像头的480*320像素视野里,简小姐身上发出的灯光前总有些神秘的漂浮物经过,水里的能见度也比之前更糟了。

    夏言被围在人群的正中间,他有些艰难地转过身,膝盖撞到了操作员的腰:“做个能见度对比,把之前的视频调出来。”

    操作员忍着没痛叫出来,只听夏言继续发号施令:“定时检查能见度变化,芬利!你分一个摄像头观察那具尸体之前出现的方向,坐在那盯着看,好吗?”

    UUV在开始变得浑浊的水里转了个角度,看到了另一个光源。

    操作员:“我看到乔了。正在靠近。”

    老刘站在操作员旁边,有些紧张地看着他推动操纵杆。UUV的操作有些像四轴无人机,一根摇杆控制推力和航向,另一根摇杆控制俯仰和横滚。有时候操作员为了省力,也会接上Pystation的DualShock4手柄,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控制。

    夏言转过身:“靠近点。”

    操作员扭了扭镜头控制旋钮,把画面中央的部分放大一些。人群中传来了一阵低低的叹息声,有人趴在队友的肩头,好看清监视器上的图像,引起了一些令人不太自在的骚动。

    在监视器画面上,“乔”的十字架状外形倒是不难分辨出来。只是中间的套管和悬挂系统看起来只有短短的一截,正好是浸入水下的50公分长度。

    从下方往上望去,老乔的上方并不存在“水面”,只是同样的暗沉的深水。

    “用激光器照照,就是红光的那个。”夏言的命令总是有些越俎代庖的味道。于是老刘更正说:“3号激光器。”那是在水下穿透性更强的蓝绿波段可见光激光器,反正夏言也闹不清几号是几号。

    UUV上装备的这种激光器一般用来进行水下通讯,当然,也可以给其他自动机器提供目标照准。在温度和含盐度合适的海水里,这种激光可以穿透三百米深的海水,在目标上形成可供识别的光斑。

    海洋里有时候会藏着一些人们不想靠的太近看得太清的东西,用UUV上搭载的激光器往大致方向一指,指挥一些更蠢更简单的机器去把这类物体取回来,放到指定的地点,是一种更安全的做法。

    “照哪?”操作员问。

    夏言在屏幕上胡乱一指:“顺着套管的方向往上照。”他自己分开围观的人群,走进绵绵的细雨中:“往上照了吗?”

    夏言当然不可能在老乔梆硬的套管上找到照射光斑,围在监视器前的众人眼睁睁地看到UUV发射的激光斜斜地穿过了老乔的上方,根本没有投射到任何东西上。

    夏言站在雨中,像个刚逃出疯人院的病人一样张开双手:“照了吗?”他站在泥泞之中,盯着“乔”的挂架看了好一会儿,终于转过头,眼巴巴地望着帐篷下的队员们。

    老刘无言地冲上校挥了挥手,也许汤诚良那套玄之又玄的东西有点道理?

    说到汤诚良,老刘难得想找找这个和他分享过上下铺的老朋友在哪里。

    他肯定汤诚良不会和他们这些“庸碌的大众”聚在一起,争着看监视器上的画面,但他也不像是那种宁愿淋雨也要躲清闲的人。

    当老刘终于找到汤诚良的时候,汤诚良似乎是从一个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角落钻出来的。在有人阻止他之前,汤诚良已经走到了挂着“乔”的吊架旁边,把他手里的东西丢进了水里。

    “镜头对着这边吗?”汤诚良这才想起来问一句。

    老刘捂着额头,汤诚良是没看到上校的表情吗?哦,对了,他可能真的没看到。

    “录像设备在录吗?”汤诚良挥了挥他空着的那只手:“把高速摄影机打开,对着罐头的方向。芬利!把你的镜头也转过来!谢谢!”

    说起来也怪,在场的ART-35队员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汤勺的命令,同时也无视了瞪着眼睛站在一边的夏上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