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风暴之始-第5/5页
事后想起来,有些人可能以为汤诚良丢下水的东西包含了不少于两百克塑性炸药,正满怀期待地等着看大爆炸。另一些人则在临时思考缓兵之计,忙着组织一些足够温和的语言,叫汤老板不要冲动,多想想同僚情谊,大家来一趟不容易,其实很多事还是可以挽回的……
在确认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汤诚良拽了拽绳子。
他的行动让ART-35在编写行动报告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麻烦。高速摄像机和常规视频存档没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系着“乔”组件罐头的细绳一瞬间拉伸、断裂,就像之前发生过的事故一样。
当时在场的发掘队员并不全在观察监视器,于是他们错过了绳索“爆炸”的瞬间。
但是少数几个人,比方说被命令盯着监视器看的芬利——他当时正按照命令在观察“乔”身上的二号镜头拍摄的影像——说在那一瞬间,绳索在消失点以上的部分忽然出现,并“爆炸似的膨胀成了巨大针刺球”,然后又变成了一个“内翻的锥”。
刘铭全在书面报告中声称绳索“分解成了向下放射的由大量片状结构组成的喷泉”,每一片“纤维片”都“朝所有方向卷曲,直到肉眼无法分辨的细微弧度”,还在报告上画了许多没人看得懂的示意图。
这种描述显然不能满足基金会的高层,他们为此专门召开了一次听证会,结果却很令人失望。
在闭门听证会上,刘铭全显得非常急躁,他语无伦次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说了整整半个小时,直到用尽了所有的比喻……在他变得更具攻击性之前,在场的医务官就已经麻醉了他,听证会也就此结束了。
如果刘铭全一直这么疯疯癫癫的,处于一种无法沟通的状态,风暴开始前的许多细节可能就从此再也无法还原了。
参与事件调查的医务官出具的意见认为,事故的幸存者很有可能处于一种叫做“应激性现实认识失调症”的状态下,可能是由于观察到了某种人类大脑无法理解的物体。糟糕的是,基金会至今都无法确认该物体的特征、性质与造成危害的机理,甚至都不知道它现在是否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唯一处于事件影响范围之外的观察者,ART-35保卫组的一等兵李均,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很有价值”对调查团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精确的描述,完整的时间轴,而李均的供词只是整个事件中的一块拼图而已:在风暴收缩成一条威力无穷的风柱的时候,他看到有一个很小的物体从远处飞来,砸进了风柱的底部,几分钟之后“异常气象”就消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