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4. 你能证明你是你自己
之前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讲述关于牙齿的鉴定原理,但是有些读者质疑:牙齿是可以整形的,如果一个人的牙齿做过一些小手术,而且是通过村口兽医王师傅之手(并没有任何牙医档案)进行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手术,那还能通过牙印断定他吗?别担心,牙齿不能判定的,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判定,而且非常难以整形。
大家最熟悉的手指和脚趾的纹路就不用提了,我们先看看最难整容的眼球。通过眼球的血管纹路来识别身份是一项比较高新的技术。虽然早在清末的1885年,这一年法国人在广西被清军揍了个痛快,可是法国国内却仍不忘发展学术——巴黎的监狱就有人通过脚丫长度、耳朵大小、虹膜特征来识别犯人。可是直到1991年左右,美国学者约翰森才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首次造出了一个真正可以自动识别人体虹膜的系统。紧接着的1992年,美利坚再接再厉,又出现了根据眼底血管纹路来鉴定身份的技术。而中国人也没落后多少,1997年就有人申请了虹膜识别的专利。
虹膜俗称「黑眼珠」(放眼全世界,或许还有蓝眼珠、绿眼珠、褐眼珠、灰眼珠的说法),是眼球前部一层圆盘状的薄膜,中央部分是瞳孔。早在胚胎的第7个月,人眼睛的虹膜就已经形成,在出生后6~18个月定型,从此终身不变,身体其他部位的大多数疾病也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由于胚胎发育和母亲子宫环境的影响,虹膜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甚至连同卵双胞胎的虹膜都不会一样。由于眼睛的结构很特殊,虹膜还可以高度防伪,因此比起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正确率要高出很多。通过红外线对虹膜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会发现,60%的人左右虹膜是相同的,40%的人是不同的;两个人有一只眼睛相同的概率是千万分之一,而两只眼睛相同的概率是一千亿分之一,秒杀了指纹鉴别的正确率啊!这还不是最牛的,虹膜具有生物活性,瞳孔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调节大小,每秒中有十余次的无意识缩放,在人脑死亡、重度昏迷或者眼球脱离人体的时候,虹膜会扩散为另一种状态。所以想用死者的虹膜或者照片造假来忽悠虹膜识别机的,统统行不通。所以,虹膜常常被称为人体最佳的防伪标识。
还有些人的虹膜拥有更明显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