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甩手掌柜却称霸诸侯-第3/5页



    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管仲能够说出这么有底气的话,其个人才能自然非同一般。别看他在贫穷之时毫不起眼,甚至其所作所为经常被人诟病,但他治理起国家来却如鱼得水。管仲将都城和周边地区划分为21个乡,将都城之外的地区划分为5个署,并分别派官吏管辖。这套策略能够有效地将全体国民组织起来。此外,管仲还充分发挥了齐国鱼盐之利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工商业。为了招募天下商贾来齐国经商,管仲甚至营建了中国最早的妓院。这本来是个无意之举,但却使管仲成为了中国古代妓院行业的“祖师爷”,管仲如果泉下有知,肯定哭笑不得。多种政策刺激之下,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这时候,管仲对齐桓公说,可以对外用兵了。齐桓公三年,管仲建议出兵攻打不遵周礼的谭国。谭国是个小国,国力孱弱,很快就被齐军消灭了,齐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扩大了疆域。齐桓公五年,在管仲的倡议下,齐国与宋国、郑国、陈国等诸侯会盟于北杏(今山东聊城),商讨平定宋国内乱之事。遂国本也在邀请之列,但其国君并未参加。管仲为了提高齐国的威望,便出兵将其攻灭。国家积累了财富,又得到了土地,齐国更加强盛起来,这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管仲知道,在春秋时期,仅凭实力是没办法称霸诸侯的,他还要帮助齐桓公树立一个包容、仁义、诚信的良好形象。

    鲁国本来也是个大国,但因为对齐战争连连败北,而且见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灭了两个诸侯,又见各诸侯国都纷纷归附齐国,所以鲁国最后也屈服于齐。不久,齐国与鲁国重修旧好,在柯地(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但正在两国国君把酒言欢之际,鲁国大将曹沫趁齐桓公没有防备,便突然跳出来,将刀架在了齐桓公的脖子上,强逼齐桓公退还齐国侵占的鲁国国土。性命攸关之际,齐桓公虽然心中恼怒,但又不得不答应。齐桓公事后越想越生气,便不想履约,但管仲认为齐国是个大国,背盟只是逞一时之快,却在诸侯之间失去了信义,不如兑现承诺,以示诚信。齐桓公这才归还了鲁国的土地。诸侯们听说了此事,纷纷感慨道:“齐桓公在被人劫持时许下的承诺都能兑现,真是个仁义之君啊。”

    鲁国这样的大国都臣服于齐,更不必说宋、陈、蔡、卫这样的小国了,而谭、遂两国早已被齐国所灭,当时唯有郑国处于内乱之中。因此,管仲建议齐桓公出面调停郑国内乱,以此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加速实现其称霸诸侯的愿景。郑国此时的国君是郑厉公,他回国之后杀死了子仪,又杀了自己的恩人傅瑕,还逼死了大夫原繁,这才登上大位。郑厉公自知树敌太多,为了巩固自己的君位,他需要找一个有实力的靠山。管仲抓住这一时机,建议齐桓公召集郑、卫、宋三国,又邀请周王室派人参加,会盟于鄄(今山东鄄城)。齐桓公七年,管仲又建议齐桓公召集郑、宋、卫、陈四国再次会盟于鄄。从此,齐桓公成为诸侯之间公认的霸主。

    后来,北方的山戎南下,侵略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率军帮助燕国击败山戎,燕庄公对此十分感激,亲自送齐桓公班师回国。由于打了胜仗,两个国君都很兴奋,一路走一路聊,不知不觉竟然走出了燕国的边界,到达了齐国境内。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之间相送,不能越过过境。齐桓公说:“燕君对我如此礼遇,我也不能失了礼数啊。”于是,他爽快地说:“这样吧,您走过的这片齐地,就划归燕国吧。”为了不违背礼数,齐桓公大手一挥,就将土地送给了燕国,如此气度恢弘之君,难怪能够成就王图霸业。诸侯闻听此事,纷纷称赞齐桓公的仁德之举。借此机会,管仲发出了“诸夏亲匿”的号召,倡议中原诸侯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