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周朝是800年的寿星,还是500岁的僵尸?



    我在前几章提到,周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个朝代,它享国800年,远超其他朝代;它文化灿然,诞生了诸子百家,影响了后世数千年;它故事丰富,我们现在所用的成语,大多诞生于那个时期;它的历史脉络清晰明了,即西周和东周,东周又清晰地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诸侯以争强图霸为目标,战国时期则以灭国统一为主线。所以,周朝的历史值得大书特书,这也是我决定从周朝开始写的原因之一。

    夏商两朝以及上古文明我只用寥寥几篇就写完了,因为我写历史的原则是以信史为基础。何为信史?有文物出土和文字佐证的历史便是信史。夏商两代和上古时期虽然有大量文物出土,但鲜有文字佐证,商朝好歹还出土了甲骨文,能够让我们多少一窥当时的帝王传承、天气变化、军事行动、天文现象等,但甲骨文晦涩难懂,能够释读的部分目前不到1/5,故事极不连贯,而且十分单调。

    夏朝就更不用说了,到目前为止,连它的都城在哪里都存在争议,更没有出土过哪怕一个文字。而史书对于周以前的记载,大多基于民间传说,有些传说大致能够与出土的文物相照应,但大多数都只是猜测,没有定论。

    有人说,上古时期也有好多故事可以写啊,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炎黄二帝大战蚩尤、仓颉造字、嫘祖缫丝、女娲造人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但这些要么是神话故事,要么完全缺乏历史依据,讲给小朋友听听也就行了。

    还有人说,上古时期也有信史啊,比如现在我们已经出土了很多遗址,有些遗址的规模还很大,像三星堆遗址、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良渚遗址等。良渚遗址甚至还申遗成功,从此标志着我国5000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的正式承认。

    不错,能说出这话的肯定是资深历史爱好者了,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些东西都过于晦涩难懂。即便是专家云集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没有攻克所有课题,甚至没有厘清某些帝王的传承关系,何况是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历史爱好者呢?如果我在这里和读者大谈某某遗址出土了几具人骨化石,根据碳14年代测定,它是属于某某时期的;再根据DNA序列测定,它属于哪个族群;如果得到了几颗牙齿,还可以通过牙齿判断这个人生前吃了什么,有没有生龋齿等等。这些东西,读者不爱看,我也不爱写,虽然我对此也小有研究,但我始终认为历史就是“故事”,脱离了故事,历史便成了一具僵尸。

    就拿最近两年爆红网络的三星堆遗址来说,普通人可能只对那些造型夸张的青铜面具、方圆不一的鼎和金光闪闪的金器感兴趣。但读者可能不知道的是,三星堆还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海贝。巧合的是,商朝遗址中也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海贝。那么,三星堆与商朝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商朝发源于靠近大海的东方,因此比较容易获得海贝。然而,三星堆远在四川,距离大海万里之遥,海贝难不成长了腿,自己跑到了那里?但我们可以通过年代测定技术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交集。很有可能的一种结果是,商朝在极盛时期,势力范围曾达到三星堆附近,商朝人和三星堆人就有了交流。作为当时通行的货币,海贝便成了两个文明之间交流的证据(但也有观点认为三星堆海贝来自印度洋)。

    另外,三星堆和商朝的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最新研究表明两个文明之间的青铜铸造技术同出一脉,但他们在青铜器的器型和用途上却不尽相同,由于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上网查一下,或者我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阐述两个文明之间的异同。

    另一个引起考古轰动的例子便是浙江良渚遗址了,而且它已经申遗成功,这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它表明国际社会正式承认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事实了。但在过去,西方学者对中华文化多有贬斥,认为中国的文明应从西周算起,最多不过3000年,商朝在他们眼里都不算文明,因为那些符号文字难以释读,不解其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