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周朝是未老先衰的“弃妇”?
现代人常用“未老先衰”形容年轻人早早有了衰老的迹象,所以拿它来形容一个国家似乎并不妥当,但周朝是个例外。读者可能不禁疑问,你不是在上一章还说道,周朝具有几大特殊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长达800年的国祚吗?此话不假,自周武王建国,到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时间的确长达将近800年。既然如此,为什么说它“未老先衰”呢?您一定认为我脑子发昏,用错了成语,应该用“寿比南山”才对。但此处所说的“未老先衰”,指的是周天子实际掌权的时间。前文提到,至西周灭亡,历史进入东周以后,周天子已经由“天下共主”变为“天下共煮”了。
那么,周天子真正掌握实权的时间是多久呢?我给各位做个计算题吧,在此引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数据,武王伐纣的时间是约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国肯定是在该时间之后。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身死国灭的时间有确切纪年,为公元前774年。将这两个时间详见,得出的答案是272年。换言之,周天子实际掌权时间不足272年。
众所周知,周朝自建国开始便实行“封建诸侯以为屏藩”的制度,将天下之地分给了宗室、功臣、先贤后裔和夏商两代王室后裔,并采取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按照功劳大小,地位尊卑和远近亲疏,共分封了80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诸位须知,3000多年前的中国并不是像当代中国一样,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物产丰饶,生产力发达。当时的“中国”仅限于黄河流域,即山陕川以东、内蒙和辽宁以南、福建和江西以北。这片土地面积有多大呢?大概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华夏的根基所在,也是历朝历代统治的重点。
可想而知,在如此狭小的地域内分封800多个诸侯,是何等的拥挤!为什么周朝要实行这种制度呢?难道周天子不想直接控制全国吗?不是不想,而是办不到,因为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交通极不便利,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太小,地方不过一二百里,所以需要有人去治理天子直辖地以外的广大地区,所以不得不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功臣、宗室、先贤后裔和前朝遗民,让他们帮助天子治理国家。天子是天下共主,诸侯则是其臣属,需要定期向天子纳贡和朝拜,还需要响应天子的号召,出兵共同讨伐某个不听话的诸侯。但当时的周天子享有绝对的权威,周军六师相对于各诸侯也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西周时期任何一个诸侯都没有能力单独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这套制度也是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产物,最初运转十分有效,即使到了西周末年,也是如此。例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诸侯听闻天子有难,便纷纷率兵前来勤王。由此观之,这套制度良好地运转了近300年,直到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废太子姬宜臼在诸侯的拥立下即位,是为东周的开国之君周平王。为了避犬戎至祸,周平王决定将都城从镐京迁往洛邑,此行也是诸侯一路护送。可见,当时的周天子已经虎落平阳,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威风,靠着诸侯的力量勉强即位,又被诸侯一路护送才勉强完成搬家的任务。周王室迁都洛邑之后,天子直辖的王畿之地就更小了,因为经过300年的变迁,有些诸侯逐渐坐大,不断对周边国家鲸吞蚕食,逐渐成长为方圆千里的大国,比如齐、楚、晋、秦四国。这几个国家任何一个拔一根汗毛,都比周天子的腰还粗。
有人不禁疑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大国不直接将周王室灭了,改朝换代呢?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为什么?因为虽然周天子已经是“人老珠黄的弃妇”,但他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整个国家维持着一种均势。如果谁打破了这个均势,必将为其他诸侯所不容,到时候诸侯联军便会群起而攻之,所以这个出头鸟可不好当。既然无法直接取代周王室,而周天子已经成为了摆设,天下诸侯互相征伐,乱成了一锅粥,总该有人出面维持秩序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