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周朝是未老先衰的“弃妇”?-第2/3页



    是的,小到家庭,大到全球,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秩序。自平王东迁以后,历史便进入了春秋时期。经过300年的演变,齐、楚、晋、秦四国通过各自的方法脱颖而出,成为了四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

    齐国自立国便是大国,而且地处沿海,享有鱼盐之利,商业发达,物产丰饶,所以国力强盛,直到战国末期都是响当当的大国。

    楚虽然以子爵之国起家,但其历代国君都有一颗开疆拓土的雄心,不断对周边国家鲸吞蚕食,逐渐发展成面积最大的诸侯国,这是敢第一个称王的最大资本。

    而晋国是周天子的近支宗室,历史上也出了几个雄主,比如史料记载,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后又出了晋文公这样的一代雄主,为晋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韩赵魏“三家分晋”拉开战国的大幕,晋国都是中原地区唯一可以制衡楚国的国家。

    四国之中,秦国的起点最低,其先祖只是周王室的马夫,因养马技术过硬,受到周宣王的赏识,这才赐予秦非子一个“西陲大夫”的封号,并将其封在了毗邻西戎的秦地。但大夫连最低级的子爵都不如,秦地又与西戎为邻,所以秦人的日子很是艰难。但秦国却“因祸得福”,由于连年与戎狄作战,所以秦人尚武,民风强悍,这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直接将西周烧成了“上周”,秦国的机会才真正来临。时任国君秦襄公是个颇有眼光的人,他抓住这次机会,起兵勤王,驱逐犬戎。后来又与诸侯共同拥立周平王即位。平王东迁时又一路殷勤护送,可谓劳苦功高。为了表示感谢,周平王封秦襄公为伯爵,秦国自此才跻身诸侯行列。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彻底衰落,历史由此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将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是因为它们分别有鲜明的特点。春秋时期诸侯以“争霸”为目标,而战国时期诸侯以“灭国”为主线。我们先来讲春秋时期。平王东迁,标志着春秋的开始,自此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大权却落入了上述四个大国手中,这些国家开始出头,代替周天子维持“国际秩序”。

    读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又纳闷,不是说“春秋五霸”吗?你怎么只说四个国家?是的,历史上是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但到底是哪五霸,始终存在争议。我们拿普遍认可的一个说法举例,按照先后顺序,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但这五人里有一个是伪霸主,他的霸主之位是带引号的,此人便是宋襄公,因为宋国既没有支撑其称霸的实力,宋襄公本人也没有宾服诸侯的威名。但由于中国向来讲究仁义礼智信,而宋襄公恰恰是中华民族良好品德的积极倡导者,所以司马迁可怜他,就送给他一个霸主之位。宋襄公要是泉下有知,肯定感动得涕泪横流啊,因为终其一生,他都在追随齐桓公的脚步,渴望做一个有声有色的霸主。

    既然废了周天子会导致诸侯群殴,这些率先强大起来的国家便另辟蹊径,扛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号令天下。周天子被彻底架空也就罢了,每当产生新一任霸主,他还要低声下气地派使者前去祝贺,“赏赐”给新霸主天子车乘,以及代表征伐大权的弓箭等物,实在是憋屈至极。

    随着诸侯争霸愈演愈烈,周天子的日子也愈发不好过。王畿周边全是强国,自己谁也不敢得罪。今天这个国家占你十亩地,明天那个国家抢你两亩田。周天子整日惶惶如丧家之犬,唯恐哪个国家一时兴起,将他一锅烩了。

    周朝国祚绵延800年确实不假,毕竟即使天子被架空,即使天子的日子如王小二过年,但天子的名号依然存在,所以周朝并没有“死亡”,最多算是“植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