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郑国一箭将周天子“打入冷宫”-第3/3页



    此外,郑庄公干脆辞去了朝廷的公职,从此不再来朝。

    周平王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其孙子,这便是周桓王。由于周郑比邻,郑庄公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想趁着新王登基的机会缓和一下双边关系,于是主动去朝贺新王登基。但周桓王此时却端起了架子,对前几年郑国收割周王室麦子之事仍然耿耿于怀,所以他并不怎么待见前来示好的郑庄公。郑庄公不但白跑了一趟,费了不少油钱,还折损了颜面,回去之后越想越恨,便找各种机会报复周王室,所以两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周桓王刚登大位便受到诸侯的如此“礼遇”,也觉得难以咽下这口恶气,便向各诸侯国发出诏命,要求其出兵,与天子会师,共同伐郑。但稍大一点的诸侯国压根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最后之后陈、蔡、虢、卫四个小国奉命。这让年轻气盛的周桓王感到自己被二次羞辱,于是带着一腔怒火亲率联军进攻郑国。

    郑庄公见周天子带着众小弟来群殴自己,都已经欺负到家门口了,哪有示弱的道理,于是亲自率兵迎敌。周天子仓促下诏,四国仓促而来,所以这些军队事先并未经过统一训练,甚至没有统一号令;而郑**队则在国君的带领下上下一心。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一边是各自为战的联军,一边是同仇敌忾的郑军,所以两军一经接触,联军便四散溃逃。

    周桓王见士兵不听号令,四散奔逃,便厉声喝阻。他的这一行为成功引起了郑国大将祝聸的注意。于是他弯弓搭箭,朝正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周桓王射去。周桓王肩膀中箭,差点摔下车去。周军见天子受伤,便鸣金收兵。

    见周桓王逃跑,祝聸便想追击。郑庄公赶忙拦住他说:“即使是冒犯长者,尚且要受到谴责,何况辱及天子呢”。

    周桓王率领众小弟群殴郑国,结果大败而归,按理说郑庄公应该洋洋自得,但他却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因为自周朝建立以来,还没有哪个诸侯敢以武力抗拒周天子,更不用说致其受伤了。郑庄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派人连夜去洛邑探望周桓王,顺便向其请罪。周桓王打了败仗,自己又受了伤,他那颗年轻又骄傲的心才真正认识到周王室的孱弱,所以此事便不了了之。

    您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将这么一件小事单独拎出来写?它值得大书特书吗?值得!郑国射出的这一箭,不仅伤了周天子,更重要的是,它将周王室的尊严击得粉碎,从此各诸侯国对周天子更加轻慢,天子号令不出王畿,而诸侯之间开始进入争强图霸模式。所谓争强图霸,就像帮会推举大哥一样,各路诸侯共同推举一位德才兼备且能够威服诸侯的人来代替周天子主持天下大局。于是,“春秋五霸”开始陆续登场,历史也由此进入春秋时期。

    郑庄公是一个有为之君,郑国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一度成为春秋初年的小霸王。但郑庄公的故事尚未结束,因为虽然他是一国之君,却与亲生母亲积怨颇深,以至于说出此生不复相见的绝情之语。请看下一章:《为娘不要太偏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