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太和殿国军受降,平津地大员接收-第3/3页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也就是南京朝天宫文物仓库,则有马衡直接派重庆办事处人员负责复员工作。朝天宫的情况比较复杂,未及运出仍留存在南京朝天宫仓库的2953箱文物,其中故宫文物2751箱,古物陈列所113箱、颐和园89箱。这一部分在南京沦陷期间曾被日伪转移到北极阁、紫金山天文台、中央研究院、东方中学、地质调查所等各处,要清理回收、重新入库。

    关于这部分故宫陷留南京文物的损失,在其后1947年9月3日,马衡在“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的讲演中有所提及,说到“教育部会同本院人员及有关机关组织清点委员会,于三五年一月清点,至五月底运回原库,尚无重大损失。”据欧阳道达《故宫文物避寇记》所述“经八年沦陷,文物损失、幸不甚大。”综合来看,陷留南京的故宫文物在光复后得以回收归库的应在十之**。

    在沦陷期间,朝天宫库房也曾被日军用作武器库和伤兵医院,需要重新清理,迎接西迁文物的东归。

    故宫博物院重庆办事处研究决定,将分散在安顺、峨嵋、乐山的文物三路文物先在重庆集中,收存在海棠溪向家坡贸易委员会旧址,以利于工作开展和日后运输,等待南京朝天宫库房整理完毕,汛期水涨,长江能行大船,便可扬帆起航。诚如马衡诗句:“他日连樯下三峡,还京好趁一帆风”。

    随国宝西迁的故宫同仁喜不自禁,文博行家均为文人雅士,抗战避寇、文物播迁,历尽千辛万苦,如今胜利,青天白日重归一统,妻子破颜笑,儿女忽成行,大家一商议,何不效兰亭雅集,分批赴远郊南泉、北泉春游一番,修禊事也。此议一出众人无不拍手称快,于是携妻偕子而去。更有甚者,高声吟诵王右军的《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真是悲欣交集,五味杂陈。

    故宫同仁亦多诗词里手,遂有人填词作赋一阙:

    欣闻日寇诏降,东望三峡碧空,嘉陵放船万山重,载归朝天宝宫。

    中华文萃惊世,欧美艺界尊崇。瓷玉丹青商周铜,泱泱大国腾龙。

    在李庄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此时则由曾昭燏负责,全权办理东归事宜。闻得重庆故宫博物院在联袂作词,亦不禁技痒,即着谭旦囧等人,如法炮制,其词如下:

    宜宾郊外佳色,李庄已来经年,东风挂帆下归船,巫峡快风拂面。

    田野考古谙惯,殷墟博物欣然,此去还都雁飞天,拾取金瓯一片。

    大家兴奋着,憧憬着,抗战胜利了,和平的日子到了!文博的春天开始了,马上就要离开战时陪都重庆,竟也生出几分不舍。看管、晾晒如此多的宝物,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现在一切即将结束了,这一段人生经历无疑是幸运的,大家都期望在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里开创一门学科,待年迈之时能著述等身或者补史之缺,成为一代德高望重的文博大家,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