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张少帅易帜镇北平,易院长升座统故宫-第2/4页
1928年6月,国民党一统天下。此刻也成为北洋中华民国政府与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分野。虽都是中华民国,之前称为民国政府,之后称为国民政府。北京也改称为北平特别市,政府内务部改称内政部,之前称总长的,如今叫部长。
紫禁城里的一城三公:
古物陈列所由原先内务部转归内政部,这一字之差,地位相差悬殊,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国立历史博物馆此时先由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接收并主管,在10月又归属教育部;次年7月,教育部又将其划归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更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并成立筹备委员会,朱希祖为委员长,傅斯年、裘善元为常务委员,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徐中舒为委员。裘善元负责日常管理,历史博物馆每月定期开放。
再说故宫博物院,经过近三年的惨淡经营,终于拨云见日,院务从维持阶段步入正轨。
1928年6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特派易培基为接收故宫博物院专员,入主故宫。
易培基,字寅村,湖南长沙人,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他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0年6月主政湖南的张敬尧被驱逐后,谭延闿主湘,易培基曾任湖南省公署秘书长兼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和省立图书馆馆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蔡和森、萧瑜等都是易培基的学生。1924年易培基担任孙中山驻北京的全权代表,黄郛摄政内阁时,易培基任教育总长。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易培基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
南京国民政府的任命下达之时,易培基正卧病上海,不能北上,于是易培基电请接收委员沈兼士、马衡、吴瀛、俞同奎、萧瑜五人代办故宫博物院接收事宜。
1928年6月21日,沈兼士、马衡等五人从王士珍为委员长的故宫管理委员会手中接管故宫博物院,其后又接管了清史馆。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正当北平的故宫博物院大张旗鼓、励新图志之际,报纸上突然连篇累牍地发表国民政府常委、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的《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物品》的议案,提请国民政府讨论表决。
这经亨颐提案的要点就是民国共和,推翻帝制,紫禁城皇宫乃是天字第一号逆产,逆产应该处置,也让逊帝复辟的梦想无所寄托,拍卖所得款项,在首都另建中央博物院,皇宫旧藏,美术物品,则统统送中央博物馆收藏。
经亨颐,浙江上虞人,资深教育家,他在上虞白马湖畔所创办的春晖中学蜚声海内外,聘李叔同为教师,培养出柔石、丰子恺、潘天寿等众多人才,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经亨颐自然是当时政界的一股清流。
此提案一出,因干系重大,经过国民政府第74次会议经讨论决定:故宫博物院是否保留、其管理首脑的组建等事宜,需要有关方面函请中央政治会议再行复议。
眼看故宫博物院的命运又是命悬一线,易培基为首的故宫人等为阻止经亨颐的提案通过,兵分几路,四下奔走呼号。
一、争取蔡元培、谭延闿等国民党元老支持保留故宫博物院;
二、组织文案,逐条反驳经亨颐提案。所谓“逆产”,现已收归国有,实为国民资产;“故宫”亦不复皇家之宫殿,乃是中华文化渊薮,力主维持故宫博物院原案;
三、邀请在北平的国民政府军政要员蒋介石、冯玉祥等,以及外国友人参观故宫博物院,由马衡、沈兼士、吴瀛等撰述陈词,陪同讲解,力陈故宫博物院不可废之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