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周肇祥执掌外三殿,张作霖纛帅中南海



    民国政府内务部或许感受到故宫博物院作为后起之秀的夺人气势,为壮声色,对古物陈列所采取了换将之举,选任社会名流做所长。1926年9月,周肇祥出任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周肇祥,号养庵,又号无畏,别号退翁。画家、文人、爱古玩,琉璃厂常客,一手墨梅,兰花,技惊四座。在北洋政府曾出任京师警察局长,湖南代理高官,相比前几任所长,周肇祥属于名流,又做过高官,个人江湖地位不逊故宫博物院的李石曾。

    这一步棋走的好,满盘皆活。

    周肇祥,美须髯,人称“周大胡子”。他生平收藏文物,不同于当时动用重金的豪富大家,藏品来源大多得自琉璃厂,为流连琉璃厂的常客。周肇祥对价昂之品往往望而生畏,归而记之,以示不忘。由于他博通文史,精于鉴别,故冷摊小市常见其足迹,披沙拣金,往往得宝。他曾刻一收藏印,印文曰:“周肇祥小市得”,寄托辛苦搜求,得来不易也。周肇祥精于金石书画题跋,不论鼎彝名品,锱铢小器,书画,一经品题,顿生异彩。

    周肇祥自1926年起任中国画学研究会会长,而名誉会长是归隐的前总统徐世昌。周肇祥不仅擅画,尤精鉴藏,在就任古物陈列所所长后,他随即向内务部提出,古物陈列所的定位除了陈列、展示之外,更有提倡学术,阐扬文化之功能。古物陈列所特辟出特许研究室,每月设固定日期,社会的专家、学者、画家,可以在特许研究室,申请所研究的古物、古画,每人每次不得超过两件,并且要付费。这为古书画研究者、爱好者打开了方便之门,鉴赏古物者,最好的方法就是见实物,能上手。古物陈列所的开明之举,真正让中国书画的艺术欣赏及创作风气为之一新。之前,中国画坛普遍欣赏口味是清初四王,高古的宋元文人画一般人平时也见不到,陈列所古画特许研究室的设立,使得宋元画之精髓意蕴,影响了时代画风。

    周肇祥报请内务部同意,在古物陈列所成立鉴定委员会,分书画、金石、陶瓷、杂品四个鉴定组。之前的玉器、景泰蓝、雕漆、金银器、文玩、旃檀、自鸣钟、绣品、竹木牙雕佛堂供器等,均归属杂品类。同时,对文物照相、传拓印刷、古建维修也分别规建,列入计划。

    1927年2月,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了鉴定委员会,由福开森、徐森玉、马衡、郭葆昌、张伯英、王福庵等名家担纲,广泛吸收社会名家。这时,可以看到由于周肇祥坐镇古物陈列所,已经没有了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之间的门户之见,专家联动。鉴定委员会拟定了鉴定细则,对古物逐一鉴别,各职员随时记录,藏品重新分类清点,经一年,书画鉴定组编辑出版《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书画集》等专辑,并开始对金石类古物的整理,准备出版《宝蕴楼彝器图录》。在周肇祥主持下的古物陈列所,颇具中兴气象。

    1927年3月,周肇祥领衔古物陈列所会同十四家北京学术团体,决定成立中国学术团体协会,对外发表宣言,通过社会舆论反对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单方率领远征队赴戈壁沙漠及蒙古等地探险、掘取中华古物的行为。此前斯文赫定已拜访入主北京的张作霖,并已得到张作霖的默许,最后经周肇祥、清华大学李济等人与斯文赫定谈判,中外双方订定合作考察办法,签署了学术界第一个平等协定,维护了中国的文化主权。

    周肇祥以古物陈列所所长的身份参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组建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周肇祥,号无畏,果然号如其人,敢于逆势翻盘,无畏也!

    所谓“有为方得有位”,经此一役,古物陈列所在北京地区的学术地位可谓国士无双,是为鼎盛时期。

    而此时,南北一墙之隔的故宫博物院,由于直接隶属执政内阁,受时局动荡,“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政治因素影响,高处不胜寒,日子反而难过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