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博物院终启国立,紫禁城始称故宫
再说北京政变后的政局演化,也让始作俑者的冯玉祥始料不及。曹锟、吴佩孚的直系虽然被赶跑了,但被请出来收拾残局的段祺瑞又与手握重兵的奉系张作霖联手逼冯,又有七省督军联名拥段祺瑞组阁。冯玉祥被形势所迫只得撤出北京,退守张家口,做西北边防督办。在11月24日,段祺瑞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黄郛临时摄政内阁解散,中华民国进入段祺瑞执政时代。
1925年4月,段祺瑞正式下令取消法统令,废除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即猪仔国会,由临时参政院替代之。
从产权制度来说,经冯玉祥北京政变后,黄郛摄政内阁政府通过的《修改清室优待条件》,覆盖了整个紫禁城,前朝和后廷。前朝古物陈列所之古物,自然也尽归国家征用、所有,国民共享。原来是使用权归民国,所有权归清室。经过冯大将军之武力,使用权和所有权都归属民国,古物陈列所至此也具有了国立性质。
早在1920年9月24日,民国内务部训令下来,杨乃庚接替治格为古物陈列所第二任所长。之前,原副所长王曾俊离职回籍,不知所终,至此,古物陈列所的领导地位由前清遗老派让位于北洋民国少壮派。
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治格为所长五、六年,宦囊已满,在京城广置宅邸。满人贵族见清室复辟无望,纷纷改换汉姓避祸,如皇族爱新觉罗氏,改姓金,叶赫那拉氏,改成那,治格乃镶红旗出身,镶,非主流,则改为支姓,此后渐渐少为人知。
1922年3月1日,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古物陈列所迎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伙伴、法国总司令霞飞元帅来访,为应时应景,古物陈列所特意准备了清代历代帝后画像,乾隆皇帝大閲图,狩猎图。霞飞元帅一行游览文华殿、武英殿及三大殿。
随着武英、文华以及三大殿的陆续开放,京中有识之士,参观古物陈列所后,普遍有感慨。宝物之精美贵重,与陈列所人员之薪资相比,太过悬殊。预判道:让一班生计困苦的人终日对着一大堆的珍贵物品,这是如何的危险!
果然,不幸而言中!
古物陈列所的文华殿主要陈设之历代名家书画,一天经杨乃庚所长检查发现,失去苏东坡墨宝三轴。杨所长即派人监视陈设科经手人等,查寻失窃线索,无果。随即陈列所将案情呈报内务部。内务部总长龚心湛闻之,甚为震怒,当即下一手谕,谓“古物陈列所长呈报失去字画数件,其中显有情节,不能以疏忽二字即可卸责。应着限该所所长督同所员,于三日内将原物悉数查获;否则从严罚处“云云。
内务部下令限期三天破案,所长杨乃庚将涉嫌之人禁闭用刑,结果仍一无所获,眼看三天之期将至,杨乃庚担心内务总长责难,忧心忡忡,惊恐无状,竟引起心脏病复发,一命呜呼,时为1925年初。
内务部遂派礼俗司司长吴含章接任所长。这是古物陈列所第三任所长。而古物陈列所经过10多年的分类、整理,金石、陶瓷、杂品等目录编制工作也基本完成。
在古物陈列所成立的十多年里,又陆续接收了南熏殿收藏的历代帝王贤哲画像,雍和宫的经书文物等,民国各部机关及中原西北各省挖掘出土的文物,亦有直接送缴古物陈列所收储,丰富了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储量。如陶瓷类的马家窑陶器,西汉绿釉,东晋青瓷鸡首壶、虎子,南北朝青瓷尊、五管烛台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2月,美国纽约一博物馆东方艺术所所长购得古瓷斗一件,据查是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天坛遗失的,于是通过福开森转交给中国政府,由古物陈列所接收保存。
1925年8月18日古物陈列所呈报内务部,借故提出开放三大殿:“查本所存储各项物品,向在文华、武英两殿选择陈列,供人瞻览,酌收券价,藉以补助经费。近因整顿所务,月支日增,开支不敷甚巨,自非另筹办法扩充售券地点殊不足以增收入而资挹注。拟将向来不能陈列之重大物品分别在太和、中和、保和各殿布置陈列。谨规定三殿扩充售券及东西华门附售车辆入门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