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周肇祥执掌外三殿,张作霖纛帅中南海-第2/3页



    临时执政段祺瑞,因其心腹爱将徐树铮在1925年底被冯玉祥派人刺杀,羽翼尽失,已是光杆司令,但其虎老雄心在,三造共和的威望犹存,尚在指点江山。奉系张作霖,看皖系势微,遂在1926年1月11日宣布东三省独立,后不顾智囊杨宇霆、财神王玉江等人的反对,直意问鼎京师。而直系吴佩孚为报当年冯玉祥反目倒戈之仇,与奉系张作霖尽释前嫌,把臂言和,愿助奉军一臂之力,组成奉直联军,剑指京师。

    1926年3月,听命于段祺瑞北洋政府、驻守天津大沽口要塞的原冯玉祥部队与奉军交战,引发出以日本为首的国际争端“大沽口事件”,3月18日,北京大学生游行请愿,在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段的卫队开枪,打死学生、市民共47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故宫博物院的李石曾、易培基因同情学生,被段祺瑞执政府通缉,被迫潜离京师。故宫博物院群龙无首,遂推举庄蕴宽、陈垣临时主持院务,处于维持阶段,在此期间,故宫博物院窘迫到庄蕴宽等维持会委员要自掏腰包解决日常经费的尴尬地步。而临时执政段祺瑞面对因“三一八”惨案引发的强大社会舆论压力,以及步步紧逼的奉直联军,也只得黯然下野。

    1926年4月,张作霖率奉直联军,从天津进入北京。

    1926年6月底,张作霖、吴佩孚成为北京政坛的新主人,吴佩孚推举出前清遗老杜锡圭为内阁总理,社会上一时沉渣浮起,出现为清逊帝出宫翻案的倾向。

    7月14日,杜锡圭阁议通过改组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保管委员会。旋即任命前清遗老赵尔巽、孙宝琦为保管委员会的正副委员长。

    8月3日,赵尔巽、孙宝琦以故宫保管委员会正副委员长的名义宴请故宫理事会派出的陈垣、俞同奎等四位代表,谈判故宫接管事宜。故宫保管委员会意在一次性整体移交,陈垣反驳说:“如果你们要接管故宫,必须组织点交接收,两个委员会才能交接。必须点完一处,移交一处,未点之前,仍用旧封,由旧会负责;点完之后,移交新会换封,由新会负责。”他严肃提出:“接收一定要做到三点,故宫所有藏物:一、不能还给溥仪;二、不得变卖;三、不能毁灭。”于是清点交接一事,陷入僵局。赵、孙二人怨而生怒,指使宪兵队先是将陈垣拘捕,后来碍于社会影响又将陈垣释放回家中,由宪兵把守实行软禁,时间长达数月。

    至9月份,杜锡圭内阁总辞,故宫保管委员会也随之消失。

    10月份,在京之社会名流熊希龄、庄蕴宽等致函国务院,申请成立“故宫博物院维持会”,12月9日获批。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推荐江瀚为会长,庄蕴宽、王宠惠为副会长,主持故宫博物院院务,并指定马衡、陈垣、吴瀛、李宗桐等15人为常务委员。其后不久,王宠惠副会长辞职,由叶恭绰继之。

    由熊希龄、庄蕴宽、陈垣等民间知名人士、欧美同学会发起的维持会时期是故宫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故宫博物院职能机构进一步细化,如古物馆和图书馆均下分登录编撰课,流传课,展览课、典藏课、装潢课、总务课等七课,早期的建章立制工作于此间初步完成。即颁行《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暂行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维持会暂行简章》、《故宫博物院分课职掌办事规则》、《图书馆暂行简章》等。何为名士?当为有知识,有道德,出于公益心,酷爱中华传统文化,不为索取,只求奉献的读书人吧!真名士,自风流。

    南北一场大风暴

    1926年6月,蒋介石在广东炮制中山舰事件后,已无后顾之忧,在广州出任北伐军总司令。北伐目标为: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统一中国。

    7月4日,国民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二次北伐。此时,国际社会认可的北洋政府,当值的是握有军权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