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第2/4页
睿智皇后萧燕燕(953-1009年),名绰,燕燕是她的小字,辽国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948-982年)的皇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女军事统帅。969年,景宗即位后被册立为皇后。乾亨四年(982年),景宗死,长子耶律隆绪即位,是为圣宗,尊生母萧皇后为“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奉景宗遗诏摄行国政。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死,终年57岁。民间演绎的《杨家将》里,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其原型就是她。
辽景宗驾崩后,因圣宗耶律隆绪只有12岁,不到30岁的萧燕燕以皇太后身份总摄军国大事,这便是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她知人善用,手下有一批忠心耿耿的好臣子,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男儿气魄管理朝政。与南面的宋朝达成“澶渊之盟”,最终结束了长达25年的辽宋战争,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非凡的勇气魄力,展现出一个政治家的灵活姿态。据传,萧太后有一“老相好”,一生忠心耿耿为大辽江山誓死拼打,死后被葬在萧燕燕的乾陵旁。萧太后无人能比的敢作敢为之风格可见一斑!
五、隋文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3-602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年)的皇后。她是北朝关陇军事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的七女,十四岁时嫁给仪表非凡的杨坚。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北周建立隋朝,独孤伽罗被册立为皇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杨坚名下五子五女共10个孩子全部同出独孤氏。最终,独孤皇后早杨坚两年去世,享年60岁。
独孤皇后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谦卑自守,世以为贤”,无个人野心私欲,作风低调、甘居幕后,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母仪天下,堪称贤内助。而独孤皇后“性忌妾媵”促成杨坚“雅听妇言”,造就了中国帝王史上“妻管严”的楷模与典范,这也是包括《隋史》在内的许多正史对独孤皇后差评的主原因。
六、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
诚孝皇后张氏(?-1442年),名不详,明仁宗朱高炽(1378-1425)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张氏孝谨温顺,侍奉成祖夫妇尽心周到,故很得公婆的欢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张氏顺其自然当上了皇后。仁宗日夜勤于政事,是位贤明的君主,可惜在位不足一年便一病而亡,享年48岁。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每遇军国大事,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宣德九年(1435年),宣宗病亡,享年38岁。张太后亲自指定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为新天子,即为明英宗。作为太皇太后的她,严加抑制外戚,不许她的兄弟们干政,在她有生之年也没让英宗宠信太监王振干政。
七、清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1654-1674年),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的第一位皇后(元配),乃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1664年)七月初七日,聘皇后赫舍里氏,行纳采礼,九月初八日举办大婚典礼。生子承祜(夭折)、胤礽(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受正式册封礼的皇太子)。皇后第二子保成(胤礽)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时,但因难产出现的危症,在两个时辰后的申时,年仅21岁的皇后在坤宁宫辞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