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仪天下-第3/4页
作为康熙帝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与玄烨共同生活十载。英年早逝的她,本人并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少痕迹,但事实上对玄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其所有后妃中,是最重要的一位。玄烨大婚后最初十年,对于整个康熙朝的发展,乃至奠定康乾盛世的坚实基础,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而这十年中玄烨的所作所为,应当说与赫舍里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后者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行动,给予玄烨有力的支持。
赫舍里氏去世后,康熙帝在给礼部的诏谕中是这样说的:“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著内阁翰林院会同拟奏,应行典礼,尔部详察以闻”。由此可见,赫舍里氏在康熙帝眼中就是一个“贤内助”。
八、清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年),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的第一任皇后,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雍正五年(1727年)奉旨与皇四子弘历成婚,为嫡福晋。婚后,这对小夫妻相敬如宾,恩爱逾常。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己丑(即雍正帝去世当日),奉懿旨册为皇后。生皇长女、皇次子永琏、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及皇七子永琮。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帝东巡,崩于回銮途中的德州舟次。
皇后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帝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亲定谥号,耗费巨资为她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国葬,并服缟12日,每天到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灵前祭酒。此后的初祭、大祭礼、满月礼以及暂安礼、周年礼、二周年礼等等,乾隆无不亲临致祭。因“孝贤皇后情谊隆重”,她生前的寝宫--长春宫按原陈设保留了40多年,直到乾隆60年才下令撤掉。由此可见乾隆帝对皇后富察氏的情爱与敬重至深。
九、后汉高祖昭圣皇后李三娘
李三娘(913?-954年),榆次鸣李人。后汉高祖刘知远(895-948年)的皇后。李氏出身农家女儿,她与刘知远的婚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刘知远少时、家贫充军当马奴,在晋阳牧马邂逅李氏,遂生爱慕之情。刘知远托人向李父求亲,李父因刘家贫而拒绝。刘知远请几位朋友,乘夜到李家抢亲。李氏和刘知远共生三子:刘承训、刘承祐(即后汉隐帝,930-951年)、刘承勋。刘知远和李三娘的爱情故事,被元人刘唐卿改编成了《刘知远白兔记》南戏,京剧以及川和滇、湘、豫、汉、潮剧等地方剧种。李氏在戏中称李三娘,成为家喻户晓人物。
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起兵太原。同年二月,刘知远称帝,国号为大汉,立李三娘为皇后。因为军饷不足,要向百姓征收重税。李氏谏道:“方今起事、号为义兵、民未知惠而先夺其财、殆非新天子所以救民之意也。今后宫所有、请悉出之、虽其不足、士亦不以为怨也。”刘知远果断采纳了皇后李氏的建议,一改过去靠刮民财犒军的惯例,而是拿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果然深得人心。翌年高祖死,次子刘承祐继位,是为隐帝,尊生母李氏为皇太后。公元951年,刘知远原手下部将郭威起兵反叛杀隐帝,代汉建周。后汉历时四年,成为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而李太后因为反对隐帝杀郭威,而没有被杀,直到954年病死。
十、南明昭宗孝刚匡皇后王氏
孝刚匡皇后王氏(?-1662年),南明昭宗(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年)的皇后。名不详,苏州人,父亲王略是广东的知府。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进驻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明朝灭亡。随后,在明朝残余势力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支持下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朱家皇族政权抗击清军,史称“南明”。桂王朱由榔于公元1646年十一月在肇庆即帝位,年号永历(因此朱由榔也为史称作永历帝),王氏被册封为皇后。永历政权被清军打得到处乱跑,却苦苦支撑了十六年,成为南明历时最长的政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