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第7/9页
隋朝大臣两派的观点比较起来看,显然是后者具有更高明的政治远见。隋文帝采纳长孙晟等人的意见,决定宽宥阿波可汗。高颎举杯向隋文帝敬酒,说:“自从轩辕黄帝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经常为患。今天,即便是远届北海之地,也都成为臣妾之邦。这样的盛事,亘古未闻。臣祝皇上万寿无疆!”
莫何可汗虽然有勇有谋,但却是个短命的主。为了进一步消除西边的离心力量,他在即位次年率部再次西征,结果竟命丧乱箭。突厥贵族拥立雍虞闾继位,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莫何可汗的儿子染干称突利可汗,统领东北方面。
继位初期,都蓝可汗对隋王朝的态度还比较恭顺,后来就慢慢变了。589年,隋攻下建康,平定偏安江南一隅的陈朝。经历200多年的分裂后,南北再次恢复统一。平陈之后,隋文帝将陈后主的一扇屏风作为礼物送给大义公主。从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以来,大义公主就耿耿于怀,愤恨难平。在沙钵略可汗内外交困的时候,她假意奉承要认杨坚为父。收到隋文帝的礼物后,大义公主题了一首诗,借感叹陈朝的灭亡,来抒发自己亡国丧家之痛。她写道: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隋文帝知道大义公主这首诗后,心中大为厌恶,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淡。
此时,有一位汉人杨钦逃亡到突厥国中,他谎称隋国内的彭城公刘昶和他的妻子正打算起事,希望大义公主在突厥这边举兵呼应。都蓝可汗听信了杨钦的话,对隋朝的态度开始轻慢起来,不再正常岁岁纳贡,还时不时到边境一带大肆抄掠。有鉴于此,隋文帝派遣长孙晟出使突厥,侦探其动向。
大义公主对长孙晟的态度也相当悖慢,又让胡人安遂迦和杨钦想法子多方蛊惑劝诱都蓝可汗出兵攻打隋朝。长孙晟回到长安向隋文帝做了详细汇报,文帝差遣他再次到突厥汗庭向都蓝可汗索拿杨钦。都蓝可汗和大义公主当然不会轻易地将杨钦拱手交出。
长孙晟暗地里向突厥的一些达官行贿,探听得杨钦藏匿的地方,夜里偷偷将他擒获。长孙晟还探知大义公主和安遂迦私下有染,便公开揭发,突厥贵族认为蒙受了奇耻大辱,都蓝可汗只得将安遂迦一干人等交由长孙晟处置。长孙晟出色地完成出使任务,隋文帝大喜,加授他为开府仪同三司。隋文帝一面下令废黜大义公主,一面还让奇章公牛弘送了四个漂亮的歌妓以安慰都蓝可汗。
事情还远未结束。只要大义公主不死,都蓝可汗的势力不瓦解,隋文帝是不会甘心的。他再一次运用离间计在突厥内部制造矛盾,以此来达到最终目的。
统辖东北方面的突利可汗派使者向隋朝求婚,隋文帝派裴矩对突利说:“杀了大义公主,才可能许婚!”突利可汗向都蓝可汗进谗言,都蓝可汗怒杀大义公主,复向隋文帝上表求婚。这次朝廷大多数意见主张应当答应其请求,予以和亲。
长孙晟再次力排众议。他对隋文帝说:“都蓝为人反复无信义,现在因为面临西面达头的进逼,想借助我国的势力才来求婚。即使是和亲了,他最终还是会背叛的。倘若他真的娶了我国公主,便会假借我大隋的威名去征讨、利用达头和染干。一旦他强盛起来再反叛,那就难以制服了。染干是处罗侯之子,父子两代人对大隋一向款诚。染干的势力较弱,容易掌控。此前他曾经来求婚,倒不如就此答应,让他率部南迁,利用他来为我们抵挡都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