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第5/9页
虽然意在求和,但仔细品味这封信,沙钵略可汗的心里并未完全驯服,至少还是想和隋王朝平起平坐。隋文帝派尚书右仆射虞庆则、车骑将军长孙晟为正副使节,复信沙钵略可汗。隋文帝杨坚在信中写道:
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善意。既为沙钵略妇翁,今日视沙钵略与儿子不异。时遣大臣往彼省女,复省沙钵略也。
隋文帝的回信文字不多,却字字千钧,平和之中透着凛然不可犯和居高临下的威慑,显示了强国之君的权势。
作为臣属之邦,理当以高规格的礼遇接待宗主国的使节。可是,当隋朝的使臣到达突厥汗庭的时候,沙钵略可汗却让士兵摆开架势,摊开奇珍异宝,明显有意向隋朝展示自己的兵力和财力。
他倨傲地坐着,声称有病不能起身相迎,并扬言:“从我父辈以来就不向人叩拜!”
大义公主在一旁搭腔,对隋朝使臣说:“可汗的禀性就像豺狼一样凶残,如果你们在礼仪待遇的问题上和他过分争执,恐怕他就要吃人了!”
沙钵略可汗和大义公主夫妇两人一唱一和,软硬兼施,无非意在表示突厥与隋王朝地位对等。隋朝的副使长孙晟洞晓突厥的形势,他得体而又不失大国尊严地对沙钵略说:“如果说突厥可汗和我隋朝皇帝都是大国天子的话,那么可汗不起身以礼相迎,我们自然不能勉强。但可贺敦现在是我隋朝皇帝的女儿,那么可汗你就是我大隋的女婿。作为女婿,怎么可以不尊重岳父呢?!”
长孙晟的这些话,和隋文帝给沙钵略可汗回信的调子是一致的。沙钵略可汗无奈,只好跪拜顶首接受隋朝皇帝的诏书。沙钵略可汗和突厥的贵族觉得因此蒙受了奇耻大辱,抱头痛哭。隋朝大使虞庆则进一步威逼沙钵略可汗称臣,沙钵略可汗问:“臣是什么意思?”
“我们隋朝所说的臣,相当于你们这里的奴才。”
“能够做大隋天子之奴才,还多亏仰仗了虞仆射您呀!”
于是,沙钵略可汗将妹妹嫁给虞庆则,还赠送千匹良驹。沙钵略可汗厚赂大使虞庆则,显然是想通过他争取到隋朝更多的支持。原本不可一世的突厥大可汗如今沦落到纡尊降贵愿意和隋王朝的大臣联姻,凸显了双方地位的不对等。
为了维持突厥两方相争的态势,隋文帝在和亲沙钵略可汗的同时,也不忘派大将军元契前去安抚西面的阿波可汗。
在达头可汗的帮助下,阿波可汗日渐强大,屡屡击败沙钵略可汗。585年,沙钵略可汗在西面的突厥和东面契丹的夹击下,处境窘迫,只得再次向隋王朝告急,请求允许他带领部落暂时迁移到大漠以南,寄居在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托庇于隋王朝的保护。如果任由形势发展,阿波可汗一系可能因此坐大,独霸北方草原,这显然是隋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此时,江南未平,维持北方草原的对立形势,有利于减轻隋朝平定江南的后顾之忧。让沙钵略可汗的势力继续支撑一个时期,牵制阿波可汗的发展,对隋王朝来说更为有利。因此,隋文帝同意了沙钵略可汗的请求,并派晋王杨广出兵相助,支援粮食和衣服。得到隋军的支援,沙钵略可汗反败为胜,大破阿波可汗。沙钵略可汗与隋文帝约定,以大漠为界(今蒙古高原大戈壁沙漠地带)。他上表称:
自从上天保佑突厥强大以来,已经五十多年,保有大漠,独霸一方。土地万里,人马亿数,经常凭借武力兼并戎夷各族,在北狄之中最为强大,与华夏相抗礼。近来天地变化,华夏出现了大圣人。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大隋的皇帝才是真命天子,我岂敢凭借地利,拥兵自重,窃用名号!如今,我感慕华夏文明教化,有心归附,屈膝叩头,永作藩臣。虽然道路遥远,也不敢失了做臣子的礼数。我当送自己的儿子入朝侍奉,年年进贡神马,时刻恭恭敬敬,惟命是从。只是服饰习俗由来已久,一时不能改变。倾国上下,同心感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