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技-第3/5页





    到1952年止,本田宗一郎共获得一百五十多项专利。日本府为了表彰他在技术研究上的重大贡献,授予他蓝绶褒章。

    宗一郎和藤泽“双剑合璧”,生产蒸蒸日上。本田技研工业公司不断扩大,到1953年,公司职工人数已超过2000人,拥两座大工厂。

    一天,宗一郎向外界宣布,他的公司将参加在英国马恩岛上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车大赛(简称TT大赛),并且明确表示:

    “既然参加,就要获胜。”

    TT大赛是国际超一流水平的比赛,汇聚了世界各国超一流平的驾驶员和机械师,以及名牌厂家的摩托车大展身手,跑完420公里赛程。摩托车制造厂家和运动员能在大赛中夺魁,是一很高的荣誉,也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虽然比赛名落孙山,但宗一郎却大大开阔了视野。他访问英、德、法、意等摩托车先进国家,并偷偷购买了比赛用的摩托轮子、汽化器和轮胎,供回国后研究用。

    一回到国内,宗一郎立即配备研究人员,完善研究机构,开研究。到1958年,双缸125CC、四缸250CC的第1号赛车终于制成功了。1959年,本田公司参加TT大赛,获得第6名;到1961年终于获得了冠军。

    宗一郎终于如愿以偿,这意味着本田公司的技术水平获得迅速提高,在世界上获得了信誉。

    随后,宗一郎又把全部精力转到汽车上。在汽车Fl大赛上冠已成为他的新奋斗目标。

    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夺得第一。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列。

    “本田佳普”高级摩托车到1983年产量已突破1500万辆。

    20世纪70年代初,正当本田牌摩托车在美国市场上畅销走红时,总经理本田宗一郎却突然提出了“东南亚经营战略”,倡议开发南亚市场。

    此时摩托车激烈角逐的战场是欧美市场,东南亚则因经济刚起步,摩托车还是人们敬而远之的高档消费品。公司总部大部分人对本田宗一郎的倡议迷惑不解。

    本田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拿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向们解释:“美国经济即将进入新一轮衰退,只盯住美国市场,一风吹草动我们便会损失惨重。而东南亚经济已经开始起飞,按一般计算,人均年产值2000美元,摩托车市场就能形成。只有雨绸缪,才能处乱不惊。”

    一年半以后,美国经济果然急转直下,许多企业的大量产品销,几十万辆本田摩托车也压在库里。然而天赐良机,与此同,东南亚市场上摩托车却开始走俏。本田立即根据当地的条对库存产品进行改装后销往东南亚。

    由于已提前一年实行旨在创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经营战略,所以产品投入市场后如鱼得水。这一年,和许多亏损企业相比,本田公司非但未损失分毫,而且创出了销售量的最高纪录。

    总结这一经验,本田公司从此形成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营策略。每当一种产品或一个市场达到**,他们就开始着研究开发新一代产品和开拓新市场,从而使本田公司在危机临时总有新的出路。

    本田公司经过深谋远虑,从最激烈的欧美市场转移出来并开发东南亚市场,避免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冲击,又取得了东南亚市场的先机,从而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独具慧眼大宇公司“蓬勃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机遇与挑战同在,风险与利润共存。只有具备冷静的头脑、敏锐目光的人,分析出机遇带来的利与弊,分清自己有利与不利的因素,才能把握机遇,不让它与自己擦肩而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