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同窗-第5/6页





    “文都,我观今日擒贼的那个好汉号令众人颇有威严,又骑术精湛,莫不是行伍出身?”

    “茂宗,你好眼力!来师是并州雁门人,当过郡兵,打过鲜卑,积军功为队率,可惜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出征鲜卑被檀石槐打的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夏育、田晏和臧旻三将皆下狱。来师心灰意冷之下,便随我舅父的商队迁居陈留,后为我家门客,教我骑射至今。”

    “嗟乎!想当年卫长平七征匈奴,大破单于,尽复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胡人闻风丧胆,何等英雄,奈何如今我大汉被一区区檀石槐迫之如此。”戴邵闻檀石槐之名愤然道。

    “还有霍冠军少年成名,六战六胜,开酒泉、武威、张掖,辟河西走廊,又封狼居胥,实乃一代战神,想想就令人神往。”孔邑熟读史书,最佩服的名将就是霍去病,此时听戴邵提到卫青不禁心潮澎湃地道。

    “是阿!若能随此等英雄上阵杀敌、立功封侯,也不枉此生了。可惜家父不赞成我习武从军,逼我习经入仕,每每用‘解经不穷戴侍中’来督促我,真是头疼……”

    “哈哈……”孔邑突然笑了起来,见戴邵满脸疑惑,才解释道,“茂宗,我是笑你我二人何其相似,我父亲善‘清谈’,每次‘督促’我习经至少半个时辰,今日终于找到知音了。”

    “哈哈……唔……”戴邵也大笑起来,结果牵动了伤口,又咧嘴喊疼起来。

    两汉自武皇帝尊儒、置五经博士以来,官学便被经学所独占,由于朝廷以经取士,经学和仕途从此紧密相连。前汉董仲舒、公孙弘均以经学入仕,又有“邹鲁大儒”韦贤、韦玄成父子皆因明经而官至丞相,因此“邹鲁谚曰:‘遗子黄金满籝(yíng),不如一经。’”

    是夜二人聊至深夜,抵足而眠。巧的是戴邵之父也想让戴邵拜师韩卓,却只有一封襄邑县“校【5】”经师的推荐信,故能否拜入韩卓门下,戴邵之父也是没底。不过现在有孔邑帮忙,自然就简单多了。

    第二天,孔邑、戴邵二人睡醒时已是日上三竿,才用了像食没多久,吴懿和吴班就兴冲冲地跑了过来,却是在酒肆听说了孔、戴二人杀贼之事,来一睹戴邵真容,而吴班更是颇为后悔没和孔邑同去“闲逛”。

    第三天,孔邑还没来得及跟姊夫韩晔提戴邵拜师之事,县寺已经派人送来了外黄令的赏赐:“购钱一人五万,五名贼人共二十五万,戴邵、孔邑、来异三人各拜爵一级【6】。”被来异生擒的“小四”对“群盗”和“盗杀伤人”等罪行供认不讳,被判了个“弃市”,秋后行刑。五名贼人都是邻县考城人,因有人高价收购良马【7】铤而走险,在官道上专挑有马的行人下手,先诱骗至林中,再杀人抢马,戴邵已经是他们做下的第三起了,终于被绳之以法。

    因二十五万钱实在太重,外黄令便将其兑换为二十四个金饼(金一斤兑一万钱)和一万五铢钱。孔邑先取了些钱谢过来送赏赐的众人,因感念死去的四贼知“义”又拿了些钱给为首的郭姓县吏道:“郭君,死者为大,劳烦你请示明廷【8】,可否将死去的四賊入土为安?也免得惊吓路人,此处些许酬劳,权当请诸位吃酒了。”郭姓县吏见孔邑出身名门、礼数周全,又不吝钱财,便一口允了下来。

    随后孔邑将漆盘里的金饼分为十五、五、四三份,十五个给戴邵,五个给来异,四个留给自己,可是戴邵、来异都拒绝了孔邑的分配。戴邵对孔邑道:“邵虽愚鲁,亦晓得知恩图报,今受君救命之恩,怎能再得购赏,君万勿陷我于不义。”来异则淡然地道:“护卫少主之周全乃某职责所在,焉能再得购赏?”看到三人对黄澄澄的金饼视若无物,围观众人皆惊诧叹服,郭姓县吏心道:“今天真是开眼了,孔君仁义谦和,戴君轻财重义,来君忠于职守,戴、来二人倒也罢了,孔君名门之后,师从韩公,年纪轻轻,又文武双全,将来必非常人也,吾当扬其美名,以结善缘。”想到这里,他对孔邑等人行礼道:“在下何其幸也,一日得见三义士!吾当将诸君让金之事上报县中,以求美外黄之风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