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新桃换旧符(2)
太极殿内,两列羽林卫持刀而立,金甲披身,目光如炬。
李元祯坐在金殿台阶之上,俯瞰殿中众人,小皇帝赵宗训站在殿下呆呆地望着李元祯,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太过突然,就像他毫无准备就当了皇帝一样。
宰相周质一只手牵着年幼皇帝,眼神愤恨,另一只手颤抖地指向坐在金殿台阶上的李元祯,“奸臣贼子,你枉负圣恩,先皇对你如何?亲赐上柱国掌管枢密院,统领大军二十万,这是多么大的恩赐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道理你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妄动兵戈,置天下千万生民于不顾,北地契丹强敌环饲,尔等竖子佞臣起兵谋逆,尔等不怕天下人唾弃吗?”
大殿之上,宰相周质辱骂声不断,他恨不得冲上前去将这个忘恩负义的大逆不道之人碎尸万段,剥其皮,抽其筋,食其肉……
金殿台阶之上的李元祯脸色平淡,饶有兴趣地盯着周质。
殿下一身穿黑袍的中年儒生缓缓走向前去,朝着宰相周质和小皇帝赵宗训躬身施礼,“周相何必如此动怒,天下大势本就是如此,三百年必有王者兴,你我都是读书人,其间道理也不用在下多说了吧!”
宰相周质侧脸冷眼朝那儒生看去,“你又是何人?既是读书人,又怎会不懂君臣之道,犯上作乱行谋逆之事,岂是读书人所为?”
儒生再躬身道:“在下赵普,乃李上国府中谋士,周相说到君臣之道,敢问周相,两百多年前周太祖皇帝赵弘翼灭前唐时是否也恪守君臣之礼?”
此话一出,周质瞬间无言以对,眼睛直勾勾地望着中年儒生。
两百年前太祖皇帝赵弘翼原本是前唐河东节度使,后起兵夺权,经历数年征战,建立了如今的周朝,此后周朝再无节度使一职。
“再说到天下万民,在下近年来游历各州府县,知晓些各地民生,敢问周相可知周朝御下百姓生活的如何?
“当然是百姓富庶,各州刺史上报奏折中亦是如此,近年来天无大灾,皆是丰收之相,上天都在眷顾大周,尔等岂敢行大逆不道之举!”
“哈哈哈哈哈……”,中年儒生站在大殿之上捧腹大笑,“好一个百姓富庶,周相真应该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周朝的百姓还能不能过的下去,在下倒是知晓一些,倒是可以说与周相听听。”
周质冷哼一声,转过头去。
“京畿之地附近数州百姓尚可,而远在边境之地的灵州,代州,定州,莫州百姓民不聊生,浮尸遍野,良田荒废,百姓无粮可食,便开始吃野草、树皮,等到这些都吃完了,便开始吃人!”
小皇帝赵宗训听得愣愣出神,听到“吃人”二字时吓了一跳,抬起头看下宰相周质,眼神中充满了疑问,仿佛在说大周百姓真的过的如此凄惨吗?
周质也是不觉一惊,倘若他深居庙堂不曾离开京都,对此话也是深表怀疑,可这一幕他曾亲眼所见,二十多年前的景象浮现,他浑身颤抖地望向赵普,“你说的可是真的?”
“当然,此事过后周相不妨亲自去边境之地走一走,看一看。说实话,若是周相与赵某谈及天理人伦,君臣父子,赵某也不会和周相争辩些什么,天下大势是如此,如今皇帝年幼,不能亲政,即使有周相这样的弘股之臣倾力辅佐也终将徒劳,边境将士们为国效力破敌会有谁知晓?李上国继大位是众望所归,倘若我等是行大逆不道之人,眼下周相还有如此安稳的和赵某谈论?若我等是不义之举之人,
这内宫之人可曾沾染一滴鲜血?”
赵普几句高声发问后,殿中鸦雀无声,周质已是老泪纵横,他松开赵宗训的手,缓缓走向身前,跪倒在地。
“咚…咚…咚”,三声沉闷的磕头声,周质抬起头,额头皮肉绽开,鲜血顺流而下,浸湿了官袍衣领。
“陛下,老臣无能啊,老臣辜负先皇嘱托,愧对天下百姓,老臣罪该万死啊,老臣唯有以死向天下百姓谢罪……”
话音刚落,一道瘦弱身影猛然朝着金殿中的金柱撞去……
鲜血飞扬四起,就连征战沙场多年的李元祯此时也有些动容。
殿中传来赵宗训的尖叫声,一双温润大手遮挡在眼前,白公公摇了摇头,对于眼前发生的事无可奈何。
门外年轻刺史推门而入,眼神冰冷地望着金殿台阶之上的李元祯,他大步踏去,或有卫士持刀阻拦,被李元祯大声喝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