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桃换旧符(1)



太极殿外,禁军羽林卫左右神策、左右神威会同泰山营一万步卒将整个皇宫团团围住,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共计五千余众全部倒戈。

弩箭挂弦,刀甲环饲。

赵宗训颤颤巍巍地推开太极殿的大门,望向站在殿外身穿龙袍的李元祯,眼神中满是疑问。

恐惧,震惊,疑惑,背叛如同决堤的河水涌入心头,八岁的小皇帝在这一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生。

……

另一边,石守信和王审琦两位羽林卫左右统领带领着五百精锐跟随在李光义身后,跨马前行,朝着鸿胪寺方向奔去。

不久前,得知泰山营甲士穿过会通门直奔皇宫而去的消息后,两人大喜,立刻召集麾下四千余众策马奔向太极殿,途中与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在会通门遭遇,已经失去统帅韩通的五千余羽林卫此时毫无斗志,纷纷投靠了石守信和王审琦两位左右统帅。

得知总统领韩通被不明身份的黑衣人斩杀后,王审琦若有所思地看着皇宫方向。

接近万人的羽林卫在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朝着皇宫而去。

恰巧半路上遇到准备前往鸿胪寺的李光义。

王审琦朝石守信使了个眼色,便跨马朝着李光义走去,拱手道:“李兄别来无恙啊,我与石兄打开北门后,便立刻收拢人马奔东门而去,在我与石兄极力劝说下,左右龙武、左右神武五千余众全部归顺,韩通一干负隅顽抗者已被诛杀!”

不知东门变故的李光义随即开怀大笑,“王兄、石兄二位果然是大将也,如此一来,何愁大事不成啊!”

三人寒暄几句后,羽林卫左统领石守信只带领五百精锐,其余卫士跟随泰山营甲士一同合围皇城……

一场颠覆天地的大劫难即将开始上演,而远在几里外的鸿胪寺中,各州刺史、藩王此时丝毫没有觉察异样。

暴雨过后,万物寂静无声。

李光义脱下身上蓑衣,随意撩起袖袍擦拭着脸上的雨水,轻声道:“自显德五年最后一次伐唐,到赵荣驾崩小皇帝即位,这长达数年的谋划今日也终将告一段落,两位将军既是家兄的结义兄弟,又是朝堂的得力干将,有些话李某今日也是不吐不快,想要告知两位将军!”

两侧跨马前行的石守信和王审琦双双拱手,眼神中略带疑惑,“李兄,请直言!”

李光义叹了口气说道:“本来此事已成,两位将军理所应当在京中加官晋爵,以家兄与两位将军的交情,封个异姓王也是不难。两位也是知道,一旦家兄登基后,便会举兵征讨南唐,届时北地空虚,契丹人必将南下。李某思来想去,满朝武将唯石兄和王兄可担此重任,一来可盯防北地契丹人,二来可以堵住天下读书人的嘴,我等造反并非是为了个人荣华富贵,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数以万计的生民,所以李某在此希望二位将军能以大局为重,待家兄登基后,能够主动请缨前往北地镇守莫州!”

“不是说边关告急,耶律敌禄大军已至莫州了吗?现在讨伐南唐过早了些吧!”

“枢密院的急报是假的!契丹人根本没来”,李光义平淡道。

两位将军四目相对,惊讶至极。

石守信一路无话,对于王审琦先前欺瞒李光义的事耿耿于怀,虽说造反时二人大开北门逃离,但是这冒认功劳的事情他做不出来,开口道:“李兄,我石某是个粗人,显德元年时我等就追随大哥,早已把生死抛之脑后,

这几年享得福也享了,是该为国出力了,李兄放心,南唐只管放心打,莫州有石某和王兄在,只要耶律敌禄敢来,就别想活着走出莫州城!”

一侧的王审琦听闻石守信如此说,也是明白这位兄弟的心意,慌忙拱手道:“我王审琦不才,愿与石兄前往莫州,耶律敌禄!六年前老子差点宰了他,若是敢来莫州,定斩了他的脑袋当夜壶!”

三人仰天大笑,驱马朝鸿胪寺奔去。

亥时初,夜空微风起,孤鸟凌空飞。鸿胪寺外,两千羽林卫已经将四周团团包围。

寺内,六十余名刺史也是各自回房休息,年纪大点的已是受不了寒秋夜风,屋内生起了炭火。

年轻刺史宋元振站在窗边,双手负后,耳边回想起那人的话,“你这四书五经算是白读了!”,平淡地说道:“姐夫,你到底想做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