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3/5页



殊不知,一个身心还留在田园时代的传统读书人,眼睛里面根本不知道脚手架为何物,除了没有出生在学校,自小就长在学校,读书在学校,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又是在学校教书的人,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是个“生意人”,而非读书人,那只能说,这人是一个读书根本没有读通读透的书呆子,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的一个人。正如他的同学黎树深说的,“不是读书无用,是你读的没有用。”

看看直到现在,陆文嘉拍摄的所有照片就会有一个发现,绝对不会出现有高压输电塔、建筑脚手架等等现代工业化标志,绝大多数都是以山水花树作为背景的,或者富丽精巧的建筑物。如果恰好是仿古式建筑,那就绝对会成为陆文嘉所拍照片的主题或者重要背景。眼睛里面没有现代物质文明的人,又怎么深入理解现代的社会经济运行现象和规律?

这种人在现实生活里面要想取得非常人所能及的成功,远比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更难。太不懂现实,看不透现实,也难用心去琢磨现实。搞明白自己,需要很多跟头去摔打,明白一点现实需要更多的跟头去摔打。陆文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陆文嘉当年跟着舅舅没有学到其它东西,但是舅舅的一句话,却成为他心里的一盏灯,始终在照耀着他检讨着自己的行为:做人不能“只识字,不识事”。

陆文嘉就是不识事。

自己想要的成功还没影子呢,自己心爱的人心爱的东西倒先给弄丢啦。眼前的新人又如何?也无能无力关爱好眼前人。

和朋友同事交往,陆文嘉倒是从来没有落下过,工资基本上都花在了自己的需求上面。父母自有工资收入,家里也从来没有要过他的一分钱。逢年过节拜望岳父岳母的礼物,还都是父母给准备好的。只是工资金额确实有点少,基本上到手就没啦。好在也没有太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就是应付一下朋友同事来来往往的人情礼节上面。有些时候,学校收取资料费杂费什么的,总有个别学生家庭困难交不上来,陆文嘉就自己暗暗垫上。些许小钱还行,大额就无法可想。

吕英琪最喜欢从自己父亲身上掏钱,从兜里掏出来三百五百的,都归到自己小家庭的开销里面。那几年县城特别流行穿皮衣,还是岳母牵着吕英琪,一起到店里给陆文嘉买了一身衣服。知道岳母对自己好,陆文嘉倒没太多的心理负担,只是感觉自己亏欠了吕英琪。

有一回吕英琪跟陆文嘉说,“实在不行我们开一家手机店好不?移动公司总经理是我自家的叔叔,可以弄到好号码。”

想着吕英琪哪里是能开店做生意的人呀!活脱脱的大小姐,被岳父岳母宠着长大的,哪里懂得打理生意?自己又有教职在身,辞职出来哪里是可以说着玩的。关键是在判断上面陆文嘉显然就是一个大外行,“手机这个东西很快就普及了,卖给谁呢?”

“卖给谁呢?”

手机这个东西是易耗品呀陆文嘉!又不是永久耐用品,置办了一件就再也不需要。

看到十几年后连初中生都人手一部手机,并且很多人三五个月就会换一部,陆文嘉拍了拍自己的榆木疙瘩脑袋,后悔到心痛。更别说手机自身的产品迭代啦。要说担心吕英琪受不了罪吃不了苦或许还勉强算个借口,其它的,只能看得到陆文嘉的商业思维倒有多么欠缺。

就连担心吕英琪吃不了苦的借口,都不敢太好意思总是说出口,真论起人际交往能力,三个陆文嘉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吕英琪。

说到底,还是陆文嘉过于自负了,“我以为我肯定行!”

那就让现实来捶打陆文嘉。

如果不是现实的经济压力让陆文嘉心理失衡,如果对自己的过往有一个清醒的分析和认识,如果对自己以及小家庭的未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陆文嘉或许不至于太张皇失措,步步为营,慢慢走来就好。

陆文嘉想重新拾起课本,认真考研,“考到BJ,实现自己的重点梦。也好改变一下自己的职业轨道。”

“弟弟也在BJ。一家人将来如果能够聚首BJ,那该会有多好。”

“再说啦,将来要是能够进BJ读书,浅夏考进重点大学的概率会大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