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窃诗的事能叫盗吗?-第2/2页
“嘿嘿”,杨榆被踢开,既不生气也不尴尬,麻溜的翻身而起,招呼人备车。
“咳咳,那个,老榆”,李愔突然又将杨榆叫住,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十个漂亮老婆,还是可以的,本殿下,撑得住。”
李愔废了老鼻子劲儿,最后打出长孙太子妃的旗号,这才能通过了东宫大门侍卫们的阻拦。
一边怀念着曾经秦王府随意出门的自由,一边思考着心中的“挣钱大计”。
没过多远,就听见有几个穿着士子装的读书人,在不断夸什么蛤蟆。
咦?难道是我的“蛤蟆诗”终于有人懂得欣赏了???
李愔心中一片火热,果然还是有人识货的,他赶紧让杨榆停车,他要会一会这位“大才”。
然后没等李愔跳下车,又听见几人的谈话:
“听听这后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真是霸气啊,真不愧为帝王之诗。”
“对极,对极,咱们书院的夫子也说了,唯有胸怀天地寰宇,扫平**八荒的帝王,才能作出如此雄伟之诗。”
“自三皇五帝以来,怕是只有秦时那位始皇帝,方有此威势了吧。”
“……”
李愔下车的停住了,恍然大悟,原来是昨天送给便宜大哥李承乾的那首《蛙》呀,
毕竟是前世开国伟人的大作,其胸襟,其气魄,其内涵,能响彻长安城,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李愔撇撇嘴,明明我写的那首,也是仿写的《蛙》,把意思翻译出来,不就是我的诗嘛。
“嗬,呸,一群庸才。”李愔不屑的看了一眼,将脑袋缩回车内。
“殿下,您觉得那首《蛙》写的怎么样?”杨榆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这首诗流传的很广吧?”
“那是自然,自从太子殿下的这首帝王之诗一出世,整个长安城再也无人敢嘲讽‘蛤蟆诗’了。
就连国子监的祭酒大人都说,此蛙诗一出,其气魄鸿大,震慑天下,
正如我煌煌大唐,试问列国宵小,哪个敢不服?”
“真乃我大唐第一雄诗。”
杨榆仰头赞叹道:“就连那些名满天下,儒家名士,也纷纷叹道,太子殿下此蛙一出,今后怕是再也无人敢写蛙诗了……”
“等等”,李愔听出不对劲了,
“你说这首诗是太子,也就是我老爹李世民写的???”
“对呀,殿下还不知道吗?哦,对,殿下您起床比较晚”,杨榆理所当然的答道。
我知道个锤子,怎么感觉你在内涵本殿下?
李愔有些糊涂了,我昨天,不是把这首诗,送给大哥李承乾了吗?
什么时候,成了老爹李世民的大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