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朝被蛇咬



  从杨榆的嘴里,李愔了解到,最近的长安城文坛,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李愔的‘蛤蟆诗’,从皇宫内传出,响彻大江南北,被誉为“不学无术”的代名词。

  可不等读书人好好嘲讽完,不等文武百官彻底开心完,第二首“蛙诗”又从宫内传出。

  然而此“蛙诗”一出,文坛那些大佬,无论是跳的最欢的人,还是跳的最不欢的人,瞬间鸦雀无声。

  正如那句话“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此诗一出,整个大唐天下,再也无人敢嘲讽蛤蟆。

  不过也有人嘀咕,这是不是老爹李世民,看儿子的‘蛤蟆诗’被笑的太厉害,这才写了一首“帝王蛙诗”,给儿子李愔“报仇”的??

  李愔表示:报仇?报个屁,这首诗是谁写的还不一定呢。

  “老榆,调头”,李愔一声令下。

  “殿下,咱们不去武府了?”杨榆一脸懵逼,殿下这是怎么了?

  “先回宫,我的诗被人偷了?”李愔咬牙切齿道,老东西,别以为你是我爹,我就不敢骂你。

  最关键的是,那首诗可是“收买”大哥李承乾的报酬,现在诗没了,大哥之前说定帮忙的承诺,还算吗?

  “诺”,杨榆不敢多话,马车一个洒脱的漂移,惊起一片呼声,随即便奔向来时的方向。

  ……

  不多时,李愔一脚踢开李承乾的门,然后一拐一瘸的走进去。

  别问为什么一拐一瘸,问就是被大门反震的,腿疼。

  “大哥,你没事吧?”李愔一进门焦急的喊道,眼睛四下打量。

  在李愔的预想中,李承乾应该是一副生无可恋、饱受打击,并伴随着雪花飘飘~~的背景音乐,在颓废着。

  可李愔却看到:

  李承乾正兴致勃勃的立在书桌上,挥笔舞墨,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哪里有半点的颓废?

  “大哥,你这是?”李愔疑惑了。

  “哦,六弟来了,快过来,快过来”,李承乾放下笔,一把拉过李愔,让李愔坐下。

  挥挥手让服侍的太监宫女们退下,李承乾赶紧将门神神秘秘的关上,然后急不可耐的,

  问道:

  “六弟,我的好六弟,你的那种帝王之诗还有吗?快点给我。”

  “……”

  “大哥,昨天我给你的那首蛙诗,怎么成了父亲写的了”,李愔直奔主题。

  “额”,李承乾脸上有点尴尬,“六弟呀,是这样的”。

  然后吧啦吧啦,李承乾将经过讲了一遍,听完,李愔的心都凉了。

  仿佛置身于寒冬腊月:气抖冷。

  李愔颤颤巍巍的端起杯子,心中悲凉:“所以,大哥将那首帝王蛙诗拿给老爹看了,他大吃一惊?”

  李承乾倒是挺兴奋,“对,老爹一眼就看出不是我写的,还专门问我这首诗是怎么来的?”

  只有八岁大的李承乾,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然后我就说,这首诗是我自己从一本书里找到的。”

  “所以老爹就召集了文学馆的那些文人了,询问他们对这首诗的看法?”李愔继续追问。

  “对”,李承乾很干脆的点头。

  “然后,那些文人惊为天人,询问老爹作者是谁?”

  “没错”。

  李愔深吸一口气,努力平静了一下心情,说道:

  “再然后,老爹就说这首诗,是他去年夏天,领兵打仗时写的,最后被你发现了?”

  “嗯,对,六弟呀,没想到你给我的那首诗,原来是父亲写的,没想到父亲竟也有如此才华”李承乾十分兴奋的问道:

  “你从哪里找到的?还有吗?”

  李愔突然面向李承乾,试探性的问道:“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这首诗,是我写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李承乾斩钉截铁的说道:“父亲文涛武略、英明神武,不可能因为一首诗,就欺骗我们。”

  “大哥”,李愔双目含泪,双手一拍李承乾的肩膀,一脸严肃和认真:

  “你以后千万别和其他人一起做生意”。

  “做生意?为什么?”李承乾不解。

  “弟弟我呀,真的怕你被别人买到山沟里了,还在替别人数钱。”

  “嗨,六弟放心,我们以后可是堂堂的皇子,怎会替别人数钱”,李承乾不屑的笑了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