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始 下-第4/6页
话说到这个地步,庞德公略作思忖。
“好,我明天就派媒人登门。”
“庞兄果然爽快。”
庞德公又看向了诸葛亮。问诸葛玄道:
“你这两个侄子呢?”
“呵呵,我死之后,我的草庐、余财、书籍就是他们的了,届时,过上晴耕雨读的日子,也算是他们的一番造化了。”
此时一直不发一语一动不动的诸葛亮忽然对叔父行了叩拜礼。庞德公虽然没有太把这个少年当回事儿,但是不经意间还是会多看两眼。
“这孩子,真是挺有意思的。有字了吗?”
“呵呵,家兄走时,他才八岁。今年方才十六岁。”
“不小了,名字还是要早定的好。”
庞德公看着又在咳嗽的诸葛玄,声音中带着惋惜。
“庞兄博学,不知可否赐一个呢?”
“呃,也行。诸葛亮,诸葛亮,亮......‘孔明’如何?诸葛孔明?”
诸葛玄还未答话,诸葛亮率先行了弟子礼。
“谢先生赐字!”
一瞬间,庞德公表情微妙。
“我不收徒,不必称先生,叫我庞德公便好。另外,我亦不喜欢受礼法所束,也不喜欢小孩。”
然后他转向了诸葛玄,说道:
“看到你这个侄子,实在令人不由得想起张衡《东京赋》中的一句啊——‘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诸葛玄面向诸葛亮笑道:
“亮儿,你第一次得见庞德公便能得赐字,这是多好的命啊。哈哈哈哈,咳咳咳......”
“再谢庞德公赐字!”
......
这年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山民,自此,琅琊诸葛氏便在荆州有了微弱的根基,年幼的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也得以在两位姐姐的帮助下向荆州儒林人物请教学问,学识日益精进。
然而,诸葛玄终究未能等到侄子诸葛亮成家立业的那天,于次年病逝在草庐之中。
————————————————————
【十一】谋入雒
建安元年,夏末,豫州许昌的暑气未消。
“恭喜曹公平定汝颖!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汝南、颍川黄巾贼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先后依附袁术、孙坚。
建安元年,初,袁术大举进攻豫州,众黄巾残党再次兴风作浪,试图相应袁术夹击曹操。曹操制定了奔袭与袁术关系最亲密的刘辟、黄邵等势力的作战方针,一战斩此二人,何仪、何曼兄弟受到威吓而归附。随后曹操与袁术决战于陈国境内。可是战争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顺利,曹操在一次巡视中被袁术军阻击,亲信秦邵作为影武者代曹操赴死,曹操本人才得以逃出生天。
死里逃生的曹操为了与财大气粗的袁术争夺豫州,曹操把汝颖地区的许县打造成了他在豫州的大本营。
“文若,莫要再说这令人生耳茧的废话了。”
曹操皮笑肉不笑,忽然一愣。
“人家都是说一统豫州,你却说‘天下’?曹洪打下虎牢关了?”
荀彧微笑着摇头。
“哈哈,那你别绕关子了,一定是参军从洛阳回来了,快让他进来吧!”
“什么都瞒不过主公,的确有大收获,我这就让戏志才跟您汇报。”
不一会儿,戏志才来了。
“主公!我参军回来了!”
“一路辛苦。你这个酒坛子不会又往肚子里倒酒了吧。”
“哈哈,刚刚回来,还没来得及去酒肆。”
“坐。等会儿就在我府上吃酒。嘿嘿。”
在众将面前,曹操是严肃的,然而在特定的几位幕僚面前时却相当混不吝,比如这位身高长相、举手投足都有滑稽气质的参军戏志才。
“主公这顿酒,咱吃定了,哈哈,因为咱带回来的消息,绝对值主公一坛二十年佳酿!”
曹操很是感兴趣,坐着的身躯向戏志才探了一大块儿。
“说来听听,我看看值不值。”
“好,主公听我一一道来。”
戏志才的语气让一脸悲相荀彧也咪咪笑了。
“主公,如今雒阳城中,饥民遍地,宿无住所,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或为兵士所杀;朝中张杨、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勾心斗角,乌烟瘴气。所见所闻恰恰证明了咱们的分析,一群乌合之众,一座凋敝之城。所幸咱遇到了两个贵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