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始 下-第5/6页
“具体一点。”
“杨奉、韩暹都是白波出身,结成了铁盟。张杨、董承为了制衡白波,也结成了盟友。然而近来,张杨、杨奉矛盾激化,由于畏惧袁绍与我们,实力最强的张杨与杨奉达成和解,杨奉屯梁防我,张杨回野王防袁绍。雒阳城中只留董承和韩暹。可是董承与韩暹还在斗。于是咱就试探了一下他们对咱的态度。”
“如何?”
“论实力,韩暹远胜董承,董承现在的手下基本都是从张杨那里借来的。但这韩暹狭隘贪婪,没什么脑子,董承则有意寻找更强大的外援,于是,咱就与他做了私会。”
曹操一捋胡子。
“董承,有点难吧。他可是打退了曹洪好几次进攻,死死守着雒阳。他会和我们合作?”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他是逃命到了张杨处,奉张杨之命去修缮长安宫室。他如果当时就放曹洪入雒阳,天子又怎么移驾雒阳,自己怎么再在朝中立足?如今天子入了雒阳,他也立下了功,他现在想要的自然就更多了。最关键的是,韩暹与他意见相左,有曾经刀兵相向,如今白波军也进驻洛阳了,他搞不好会有性命之忧,所以他必须有一个更大的靠山。”
“看来你说动他了?”
“当然。袁绍太强,深恶董卓;刘表自守,无心救驾;袁术太贪,意欲自立。吕布太远,自顾不暇。那天下谁还能比曹公更适合呢?”
曹操听后甚是喜悦。
“但是,既然董承没有实力,他又如何能说动杨奉等人让咱们入雒?”
“主公,这就是第二个贵人了。张杨在雒阳的代理人,骑都尉董昭。”
荀彧插话道:
“董昭?莫非是董访的那个兄长?”
“正是。主公宽厚待人,不治董访反叛之罪,将其重收麾下,其兄深感主公之德,中途私会了咱。他知道咱们想让主公入雒,因此他给咱出了个主意。”
待勾起曹操兴趣。
“迁都许昌!”
曹操和荀彧双目圆瞪,这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方案。
“主公与咱也议过此事,但是都觉得代价太大,在袁术压力之下,杨奉等人不好解决,更不可能打开关口让咱们进去。但是这位董昭,却告诉咱他有办法兵不血刃,让杨奉等人心甘情愿地安排主公入雒阳。”
曹操和荀彧面生质疑。
“当时我也不信。于是他当着我面以曹公之名给杨奉写了一封信。当咱离开雒阳的时候,的确听说朝廷要册封主公为镇东将军,承袭费亭侯!而且允许带令少量军队入雒!”
“你有没有看到他信上写的什么?”
“回主公,大意先是拍了杨奉一顿华丽马屁,然后说如今群凶乱国,四海不宁,不是靠一个人能够匡正的。主公有军粮,杨奉有军队,愿与之互为表里,互通有无。”
“兵不血刃是好,但是我可断然写不出拍杨奉这种废物马屁的文章。总的来看,董承需要军队,杨奉需要钱粮。参军此次入雒,两边全搞定了。妙极妙极!哈哈哈。快去把我那封存二十年杜康拿出来。”
门外侍从领命去拿。荀彧插空说道:
“入雒凶险,必须妥善安排。”
曹操轻松一笑。
“文若不必多虑,入雒是表明我的诚意,带越少人越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料韩暹、董承也不能奈我何,具体安排,文若费心吧。现在现在入雒之事已成,迁都之事该如何解决?”
戏志才说道:
“要不怎么说这个董昭是个贵人呢。他说可以先找借口将天子移驾靠近许昌的鲁阳。不过之前......我们要多给杨奉灌迷魂汤。”
曹操会心一笑。
————————————————————
【十二】迁许昌
建安元年八月,镇东将军曹操率领少量部队运送粮草入雒。他一方面按董昭计策,贿赂安抚车骑将军杨奉,另一方面与国舅董承悄悄密谋。随后曹操提出了为了方便粮草运输,请求天子移驾鲁阳的建议。大家都知道,天子的意见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将军韩暹与车骑将军杨奉的意见。
神奇的是,在董承同意之后,杨奉竟然欣然同意了。于是,韩暹遭到了孤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