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之始 下-第3/6页





    清谈,这是王朝的风气。评人,这是儒生清流的习惯。

    “抱歉,我又开始滔滔不绝了。兵苦劳顿,又加瘟疫侵袭,的确难以除根。我听说新任长沙太守张机似乎精通医术,或许我可以托刘景升安排一下。不过现在,来吧,喝了这杯茶,它会让你感觉好些。”

    诸葛玄微笑着啜饮一口,似是回味无穷。

    “庞兄,生死在天,我尽力而活。此次前来,在下的确是有事相求,还望相助。”

    庞德公抿了抿嘴,然后看向榻下一言不发恭敬跪着的少年。

    “诸葛兄,如果是为了这位小伙,大可不必求了。我没有收徒的兴趣。”

    诸葛玄行礼。

    “这个自然。曾记得刘荆州曾请您入府,当时我也在场,荆州问您有一身大能,为何不保天下,您答复的很坚决,在下至今记忆犹新。”

    庞德公爽朗大笑。

    “鸿鹄在高林筑巢,晚上有栖息之地。龟鼋在深渊作穴,晚上有归宿之所。人的取舍与行为举止也是人的巢穴。天下万物都在为各自栖息归宿而战,所以天下并不是我所要保全的,更不需要我去保全。”

    “诸葛兄记性真是好啊。那么必知我不会改变初衷。”

    “是的,玄自知不能改变庞兄之想法,正如不能随便叨扰他人栖息之所。时至今日,就连刘琦公子都未曾得授先生教诲。愚侄又怎有这般造化?所求乃是其他之事。”

    “这是你侄儿?”

    “是的,乃家兄诸葛珪之次子。昔年我奉公北归,得知家兄病逝,便回家奔丧。正值曹操与陶谦交战,家乡琅琊惨遭涂炭。大侄子诸葛瑾游学雒阳尚可躲过兵祸,可二侄子诸葛亮、小侄子诸葛均、以及他们那两位还未出阁的姐姐实在令我放心不下,因此便将他们接走,随我一同前往豫章赴任。谁想这几个孩子也是命苦,他们的叔父也没本事,被朱皓打得四处逃亡,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辗转随我来到这襄阳。咳咳咳。”

    诸葛玄停止了说话,用帛巾掩住口鼻,以免冒犯庞德公。不过庞德公何等聪明,他已领会诸葛玄真意。

    “诸葛兄所想保的归宿之地,庞某了然。”

    说完他端详起了塌下的少年,玉面娥眉,明眸善目,鼻峰聚,唇如弓,清丽非常。庞德公阅人无数,料定其两位姐姐容貌必不会差。

    “我荆襄之地,大族不过蔡、蒯、黄、习、马、杨。蔡氏最为势利,习()氏少有外通,结姻最是困难。不过马、杨皆是小族,真若联姻,以琅琊诸葛氏之名绝非难事。方今,蒯良有一公子正当婚配,黄家的黄承彦现有一女但尚年幼。我可帮忙搭线。”

    “不瞒庞兄,蒯子柔已经为其子蒯祺提亲了。”

    “噢,有蒯氏撑腰君当无牵挂了。”

    “玄厚颜一问。令公子不知是否有意婚配?”

    庞德公一挑眉毛。

    “有,当然还有,难道要让他出家浮屠吗?我庞家也要传宗接代的啊。我看这娃娃长相不俗,想必其姐也不会差到哪去,果真能得如此娇妻,我家山民也是福分。只不过,琅琊诸葛氏先祖诸葛丰官至司隶校尉,而你也看到了,我家家徒四壁,不会觉得门户不对便好啊。”

    言语诚恳,无丝毫违和。

    “庞兄,玄知道您的为人,您不想与官宦之家扯上干系。这点您大可放心,嫁出去的姑娘如同泼出去的水,入乡就要随俗,更何况,我家侄女也是读过书、吃过苦、干过活的。在下,自知时日不多,只是想把孩子们有个安置,再大的主意,没这心也没这力了。咳、咳。”

    “唉。诸葛兄,你这个当叔叔的也是没谁了。不过我和蒯氏有诸多意见相左,的确不太想沾上姻亲。”

    诸葛玄停止咳嗽后,回道:

    “庞兄,荆襄之地豪强联姻再常见不过了。纵然您喜欢这闲云野鹤的生活,但终究如同这鱼儿离不得水,如同鸟儿不能没有翅膀,若要保住这蔡蒯庞黄四大家族之一的位置,没有联姻又怎么可能?正如您所说,其他三大家族都太功利,联姻必会被干涉牵制,而像马、杨之家又不能入您眼中,那么我们无权无势的诸葛氏岂非天赐之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