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下)-第3/5页



到底是什么原因,疫情的影响肯定在所难免,不过经济效益到底是否足够支撑工程继续进展下去,不得而知。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爱人在远处喊我过去给她拍照,我赶紧屁颠屁颠跑去,完成眼下重要且紧急的任务。

给爱人拍照,一直是一件令我头疼的事情。俯拍吧,腿短个子矮;仰拍吧,又容易曝光效果差;正面构图居中没有感觉;稍微偏离中线,人又容易走形;全景看不清五官;特写又太过张扬。

以前挺喜欢主动给她拍照,可后来发现种种问题之后,总觉得这成了一种历练,超恐怖的历练,后来便渐渐恐惧起来,以至于现在纯粹成了完成任务,充当一个可以按快门的三脚架。现在相册里几乎都是各种工作照片,能翻到爱人照片已经是几年前所拍摄的了。

游过黑沟也没有什么留恋,唯一不足之处便是没有能够按照计划,上船一游,倒也剩了一笔开销。坐上返途的大巴,开往下一个景点。这个景点叫什么名我已经忘记了,和黑沟比并没有两样,一样的山,一样的水。唯二不同之地,就是人工景点不同。这里有两个突出山崖的平台,一个上面是荡秋千的,另一个是玻璃平台,可以透过玻璃俯瞰奔腾的渠水。

在山崖上荡秋千,我跃跃欲试,奈何人家停止营业。来都来了,玻璃平台自然要上去转一圈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晕高的人,几十米高空,透过玻璃看着脚下的风景,总有一种一脑袋栽下去的冲动,赶紧抬起头来平视四周,瞬间好了许多。我以前可不这样,小时候还经常趴在百米高的“金水沟大桥”的护栏旁朝着下面呼喊,听到自己的回声后能笑到鼻涕冒泡。爱人以前胆子比较小,可如今在这玻璃平台上谈笑风生,让我刮目相看。

忘了吐槽,上玻璃平台的时候,是要买一副鞋套的,一副一块钱,倒是让我出乎意料。隔壁烤火腿都卖五块钱一根了,足足比外面翻了一番,你这鞋套不卖两块?卖鞋套的小哥哥拿着喇叭喊了好多次:没有鞋套不能上平台。我就反感好多人,不守规矩,鞋套只有一块钱哎,差这点钱吗?都花了几十块钱看寂寞来了,还在乎多花一块钱换个姿势看?

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有几名不听劝告的游客,买了鞋套,却没有穿戴,被买鞋套的小哥哥前来劝告,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当我发现,上玻璃平台前来劝告游客穿鞋套的小哥自己并没有穿鞋套的时候,这所有的事情,仿佛都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了。

专心给爱人拍照,打卡,除此之外得看着点时间,因为下午要早点去富平接妹妹,晚上还要回家呢。时间还不算晚,五点有余,距离计划七点出发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玻璃平台景点不远处有一条小径,指示牌上说沿着这条小径行走一公里就可以到达下个景点。和爱人商量之后,决定不坐大巴,顺着这条小径徒步去下个景点游玩。

我们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了。在这条小径上,除了刚开始那几十米的路旁小树上挂满了扎眼的红色许愿带,再往后越走越舒畅,越走越激昂。除了轰鸣的流水声,还有虫鸣,鸟叫,空气的味道也渐渐变得清新起来,就像雨后的田野,以青草的芬芳为主,泥腥为辅,调制成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我顿时精神抖擞,尽管嘴上催促着爱人抓紧时间,可自己脚下的步伐明显慢了几分。

顺着小径,一直下到底端,离渠水更近了几分。途中路过一段路程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那是一段几十米的台阶,每个台阶都是用机器在巨石上凿出来的,下到底部抬头向上望去,一块十几米高,浑然一体的巨石呈现在身旁。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如此巨大的石块,在它身上凿出的数百阶石阶就像衣服的拉链一样贴在它的胸前。艾尔斯巨岩终究没有亲眼见到过,眼前这块巨石已经足矣让我臣服,还对爱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吧!”

在往前走去,是一条几乎贴着渠水的路,路面都是清一色的岩石,偶尔会有一段为了平整而用水泥沙人工铺成的。为了防滑,工人们特意将岩石割成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断层,这让我沉思,有时候和大自然相比,人类或许更胜一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