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下)-第2/5页



工程师用心良苦,想让我们通过这条魔幻的路来到他想给我们的世外桃源,可惜,这短短的穿越虽然别有风味,可惜太过短暂,除了在隧道里惊叹一番之外,别无他恋。

出了隧道,接着是沿山公路,左侧是百丈悬崖,右侧是巍峨巨岭,一路七拐八拐,仿佛坐上了那台买豆腐的AE86在秋名山穿梭,非常刺激。这些都是我在脑海里补充的罢了。真实状况其实是:即使我硬是努力睁着双眼,却也无法阻止两只眼皮黏在一起。左侧是个姐姐,操着一口流利的我听不懂的方言给朋友说些什么,右侧是坐在摇摇晃晃的大巴上还在专心回复工作消息的爱人。

我真的想顺着车窗爬上车顶,吹着风,瞅一瞅左侧的悬崖到底有几丈,望一望右侧的山岭有多高,这也只能想想罢了。一路上晃呀晃,摇呀摇,终于来到了最深处的景点——黑沟。

随着一声刹车声,我机械地直起身子,像一只丧尸,跟着眼前的人,摇摆到车门前。一跳下车,还是那股熟悉的热浪,夹杂着泥土的味道,扑面而来,这股冲击让我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黑沟,为什么叫黑沟,我不知道。黑,找不到哪个能与之关联的地方,除非逆光拍身边的山,只能排到一张张剪影,这也算勉强是唯一和黑扯上关系的点吧。不过,沟,是真的沟。对沟的概念,也没有特意去了解过,只知道小时候家里那边有个大沟,叫“金水沟”,有座大桥,叫“金水沟大桥”,当时还号称亚洲第一高桥。而此刻站在这里,就想起了小时候去金水沟沟底的小溪流里抓蝌蚪的情形。

两边几十米高的山岭蜿蜒蔓延,将奔腾的流水紧紧夹在中间,引导着它流向远处。两侧山巍峨,中流水磅礴,一时间耳边别无他声,唯有那轰隆隆的流水声千百次转折、放大,涌入耳内,久久不能散去。山,好似那持枪举盾的猛士,水,则是那凶兽,被猛士羁押着,却又不甘心一般咆哮着朝前方扑去。

说这么夸张,我差点都融入其中了。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午租车免费提了个档次,结果下午到这里来碰到上游大坝泄水,黑沟平时那几十米宽的流水,此刻也只有三五米宽,不见了平日里碧绿的模样,化作污浊的泥流,比黄河都黄。不过这浩荡的声势,却还是半分不减。

爱人打算来乘船的计划也因此泡汤,只能在周边拍几张照,也当做打卡留念了。

我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被稀奇古怪的东西吸引,正听这洪水嗷嗷地咆哮,一阵扩音喇叭的声音让我扭头循声“射箭了,射箭了,十块钱十支,二十块钱三十支了昂”。原来,又来了一车新的游客,提供弓箭娱乐的老板喊着吸引游客。我们刚下车的时候似乎他也喊着同样的话,不过我当时没有留意。我朝着那边走了过去,想和老板聊聊,看看他这生意如何,不过还没等我走过去,老板就放下了扩音器,躺在棚子下的竹椅上,拿起草帽遮往脸上一扣,像是又要去睡个回笼觉一样。

一瞅这架势,我也收起了步伐,生怕打扰了他的午觉。或许是平日里生意本就惨淡,他自己已经放弃了,又或者是本身就是个管理员,拿点死工资,压根不在乎有没有人去消费。

这周边也没几家商铺,除了那家射箭的,还有两家卖饭的,可惜已经门窗紧闭,只有那硕大又破旧的门头告诉大家,他们曾经的确开张过。而那两艘爬在泥岸上略显落寞的游船,似乎用倔强的眼神盯着我,企图告诉我,只要有他们两个在,这沟,就是黑沟,不是“金水沟”或者其他什么沟。

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尴尬,四下里乱看,试图找个台阶下,不远处一座依附在山丘上两扇巨大的石门又吸引起我的注意,目测五六米高,三米来宽。等我走近,发现上面挂着个小牌,上面写着六个小字“游客禁止入内”。像我这么有素质的游客,肯定不会入内,只扒在门缝朝里面瞅了几眼,借着外面的日光,还算能看到些眉目,有落满灰尘的脚手架、木板等施工用具,还有一辆已经看起来已经报废的电瓶车。很明显,这里原本是打算弄一个别具一格的旅游景点,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停止了工程。大门右侧有一排石阶,被几丛灌木完美地遮盖起来,不仔细看是发现不了的,我拨开灌木,顺着石阶走了上去,来到了一处小石窟,这里正是二楼,里面只有一架三米有余的木梯,别无他物,从还未覆盖水泥层的楼板缝里能清楚地看到下面的情况。和之前看到的一模一样,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推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