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敏”探春-第3/6页
———
袭人是王夫人预留给贾宝玉的姨娘,明白了这个,我们就弄明白了外头的和家里的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荣国府把小妾称为“姨娘”。
“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就是指贾母的丈夫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小妾。这些“老姨奶奶”虽然是贾代善的小妾,但是她们却要认贾母为女主人,要服侍贾母,贾母甚至可以任意对他们进行买卖;因此这些“老姨奶奶”虽然是贾代善的小妾,都也是要在贾母屋里服侍贾母的下人,故此称她们是“贾母(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
荣国府把小妾称为“姨娘”,她们的身份也随着男女主人的身份而变化。当贾母从荣国府的重孙子媳妇,做到贾母,贾母屋里的她丈夫贾代善的小妾,就被荣国府的人称为“老姨奶奶”了。
外头的(老姨奶奶、姨娘),指这个小妾不是贾府的家生子出身,而是从贾府外面买来,或者从贾府外面纳来的。如尤二姐就是从外面纳来的小妾,而袭人是从外面买来做丫环、后来进为贾宝玉的(预备)小妾的,因此,袭人和尤二姐,都可以称为“外头的”。
家里的(老姨奶奶、姨娘),指这个小妾是荣国府的家生子出身。她的家人,父母兄弟姐妹,都是贾府的奴才。赵姨娘的父母兄弟一家人,都是贾府的奴才。因此,赵姨娘被称为“家里的”。
《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说着,众人都笑了。鸳鸯笑道:“鲍二家的,老祖宗又拉上赵二家的。”贾母也笑道:“可是,我那里记得什么抱着背着的,提起这些事来,不由我不生气!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着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还不离了我这里呢!”
———
贾探春猜透了她家的管事媳妇的心思。知道她们都是逢高踩低、欺善怕恶、阴奉阳违之辈。贾探春深知,只要自己稍微软弱,就会被这些管事媳妇欺负。所以,贾探春毫不留情。
吴新登的媳妇取了旧帐来。贾探春看了旧帐,按照荣国府的旧例,判了二十两殡葬银子。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过一百两,一个赏过六十两。这两笔底下皆有原故:一个是隔省迁父母之柩,外赏六十两;一个是现买葬地,外赏二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帐留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去了。
———
赵姨娘来闹,贾探春有理有据地把赵姨娘驳了回去。但赵姨娘继续闹,把贾探春气哭了。
平儿这个时候来,告诉贾探春按照旧例,赵国基只有二十两殡葬银子。平儿还说,若贾探春添些也可以。贾探春把平儿斥责了一番。平儿只好一边垂手默侍。
然后平儿服侍贾探春盥沐。同时,平儿还训斥了一个没有眼色的媳妇(荣国府仆妇)和吴新登的媳妇。平儿还和贾探春说,“姑娘知道二奶奶本来事多,那里照看的这些,保不住不忽略。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着,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头一件于太太的事有益,第二件也不枉姑娘待我们奶奶的情义了。”
贾探春打蛇随棍上,把贾宝玉、贾环、贾兰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免除了。
贾探春还派平儿去催薛宝钗的饭了。贾探春的目的,是用这件事来,压服荣国府管事的媳妇。因为贾探春从平儿的一系列举动,推测出平儿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她肯定会帮助自己。
平儿出去后,果真用各种理由,说服了荣国府管事的众媳妇们。
———
贾探春三番四次,连出手段,利用各种机会来压制荣国府管事的众媳妇们。结果,被贾探春做到了。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第757、758页。
宝钗面南,探春面西,李纨面东。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这些媳妇们都悄悄的议论说:“大家省事罢,别安着没良心的主意。连吴大娘才都讨了没意思,咱们又是什么有脸的。”他们一边悄议,等饭完回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