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敏”探春-第2/6页
———
换作我们是贾探春,大不了就是补一份生日礼物给邢岫烟。但是,贾探春是怎么做的。
首先,一个“忙”字,先表明了贾探春的态度。
并不是荣国府怠慢邢岫烟,而是实在不知道邢岫烟也是今天生日。现在知道了,就连忙给邢岫烟补回来。
其次,贾探春帮邢岫烟补礼物,也是很有章法的。
先让丫头去告诉二奶奶——就是王熙凤。因为荣国府,是王熙凤负责料理荣国府事务。虽然王熙凤小产,王夫人让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三人暂时代管事务。但是,到底要告诉王熙凤这个正经料理荣国府事务的人。这才是与上级相处的态度。
二则,告诉了王熙凤,也好出账。“补了一分礼”,要花费,也需要记账。
第三,贾探春吩咐丫头,赶着补给邢岫烟的这一份礼物,要和薛宝琴(琴姑娘)的礼物一样。表明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第四,贾探春吩咐丫头,补给邢岫烟的礼物,要送到贾迎春(二姑娘)屋里去。因为邢岫烟,就住在贾迎春屋里。
在给邢岫烟补礼物一事上,贾探春可谓是色色都想到了,还安排得妥妥帖帖。这就说明贾探春确实聪慧敏锐,确实当得起一个“敏”字。
——————
第三件事
探春处理“赵国基的殡葬银子”一事,体现了她的聪慧敏锐、有决断。
如果说上面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贾探春的聪慧敏锐、有决断。我们再来看下面的例子。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赵国基殡葬银子”一事,才是最能说明贾探春的“敏”——聪敏而明白事理的。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这一回,最能体现贾探春的“敏”。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从第748页开始,一直到第760页结束。内容很多。我尽量简略说说。
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代管荣国府事务。贾探春三人管了三四天。王夫人去锦乡侯府去赴席。吴新登的媳妇来报,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请贾探春和李纨示下,应该给多少殡葬银子。
吴新登的媳妇用这件事来试探贾探春和李纨的本事,其他的荣国府管事的媳妇,袖手旁观。《红楼梦》里清楚写出了荣国府众多仆妇的心思。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说毕,便垂手旁侍,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吴新登的媳妇心中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他便早已献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许多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施行。如今他藐视李纨老实,探春是年轻的姑娘,所以只说出这一句话来,试他二人有何主见。
———
李纨以袭人的妈为例,打算赏四十两银子。贾探春作为未婚的年轻姑娘,却敏锐地意识到,由于小妾(姨娘、老姨奶奶)的出身不同,她家里的亲人死后,得到的殡葬银子,也是不同的。因此贾探春叫吴新登的媳妇,叫她以贾母屋里的老姨奶奶(贾母的丈夫贾代善的小妾)为例,说两个听听。
为什么贾探春要以贾母屋里的老姨奶奶为例?因为这些贾母的丈夫贾代善的小妾已经年老了,她们的家人老去死去的比例较大。
吴新登的媳妇讲不出来,就辩解。贾探春直接拉王熙凤作大旗。贾探春还斥责吴新登的媳妇粗心、为难主子。贾探春一番话,说得吴新登的媳妇满面通红,众媳妇们都伸舌头。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吴新登家的听了,忙答应了是,接了对牌就走。探春道:“你且回来。”吴新登家的只得回来。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个分别。家里的若死了人是赏多少,外头的死了人是赏多少,你且说两个我们听听。”一问,吴新登家的便都忘了,忙陪笑回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谁还敢争不成?”探春笑道:“这话胡闹。依我说,赏一百倒好。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吴新登家的笑道:“既这么说,我查旧帐去,此时却记不得。”探春笑道:“你办事办老了的,还记不得,倒来难我们。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现查去?若有这道理,凤姐姐还不算利害,也就是算宽厚了!还不快找了来我瞧。再迟一日,不说你们粗心,反象我们没主意了。”吴新登家的满面通红,忙转身出来。众媳妇们都伸舌头,这里又回别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