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塾-第3/4页





        此话一出,有那不解其中意的又问:“这是甚么缘由?”

        那女孩儿便同堂上夫子一般开讲,东拉西扯说上一大篇,教众女长了许多书外的见识。

        她越说越起劲,声儿也越低,恐旁人听了去,最后连“戏子”、“花娘”之流都出来了。诸人听得瞠目结舌,不时发出“咦”、“唉”、“哦”之声。

        她那些市井奇闻,倒是比堂上夫子讲学还引人入胜些。

        如莺初来学塾,虽不识得众人,但她生得好相貌,讨人喜,便也有许多女孩儿凑上来。众人初识,凑在一处,说些女孩儿家的话,颇为有趣。

        她是拘在安府院中长大的,少与同龄人耍顽,虞氏与方嬷嬷毕竟年长,她身旁只一个阿碧。略大些,再添一只猫。

        那些是与同窗们相处完全不同的。

        第一日下学回了家,方嬷嬷早在院前盼。

        小狸奴见着小主人回来,“喵呜——喵呜——”跑出来,围在她脚边打转。如莺也一日未见它了,俯身揉它圆脑门,又挠它下巴,一把抱起它。

        方嬷嬷接过阿碧手中书袋,道:“莺姐儿,快快净了手,来用些点心。今日在学塾可好?”

        “好得很,嬷嬷,我喜欢上学塾。”又道,“我爹不是说太傅为了开蒙学子才开设学塾的么,怎地还有明年要成亲的学子来上学呢?”

        这是宋老太傅名下的学塾,谁人不想进来,便是今年要成亲的,也愿意来学上几日的。

        方嬷嬷打趣道:“许是嫁妆不足,特意来学塾攒嫁妆的吧?”

        如莺道:“学塾如何攒嫁妆?书中自有黄金屋吗?”

        虞氏听得笑了起来。

        如莺不必到学塾来攒嫁妆。她喜欢学塾,是因了学塾的自在与欢乐,于她而言,似是鱼儿得了水。

        谁知两日后,水便枯竭了。

        她招呼与她要好的同窗,那女孩儿竟躲着她。她又发觉,另外几人也不来同她说话了,更不爱同她一处顽了。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有些人则干脆当她面咬耳朵、嘀嘀咕咕。

        如莺不知自己做错了甚么。她悄悄回头看安如芸,她还是好好地,依旧与那些同窗在一处顽笑。

        安如芸见先生休堂后,如莺一人呆在桌案边,身旁围着的那些人也散尽了,心头莫名有些窃喜。

        女学子们不科考,在堂上是极轻松的。

        夫子们教些《女论语》、《烈女传》,记诵、摘抄是必备功课。

        年岁小些的,便润字描红。如莺她们描红也临帖,描得字难些,临得文章长些。

        不过这难不倒她。

        自小,虞氏看书时,她凑着脑袋也看,虞氏写字时,她悄悄用白嫩手指蘸了墨汁到处写,虞氏画画时,她把自己一只小手腕弄得花花绿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