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47反奸计-第3/8页





        这些都是后话,却说当时李煜看醉了,这座南唐国主的寝宫名叫武德殿,平定祸乱,乃曰“武德”,这曾是大唐皇帝李渊的开国年号,如今“武德”的殿名与窅娘的舞姿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甚至连唐的国号也唐突了江南的秀色可餐。

        却说南唐有位骁勇善战的虎将,名叫林仁肇,他身材魁梧,膂力超群,胸前刺有猛虎图案,人称“林虎子”。此人行伍出身,虽为名将,却能与士卒均食同服,和衷共济,在军中颇孚众望。

        林仁肇虽然在后世是以南唐大将闻名的,但是他却不是土生土长的南唐人。他本是偏居一隅的闽国人,再确切点儿说,他是从建州(今福建建瓯)逆袭上位的闽(殷)国末代皇帝王延政的大将。可惜,也不知是北宋史官有意为之,还是闽国史官玩忽职守,这哥儿们的出生年月至今空白。一个让宋太祖不惜用下三烂诡计搞死的敌人,北宋史官怎么会喜欢呢?

        公元956年,随着后周世宗柴荣大举进攻南唐,李璟连吃败仗,不得不派鸿胪卿潘承祐到泉州、建州一带召募勇士能将。潘承祐作为当年闽国的吏部尚书,是一个直言敢谏的人,当然对闽国的人才库门清儿。于是他直接向李璟推荐了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以及郑彦华、林仁肇等人。李璟立刻任命林仁肇为将军,命他再次猛虎出山,挟持风雷扑向盛气凌人的周军。

        当时,距离公元945年闽国灭国已经过去十一年了,林仁肇此时出山,闽国已经连渣渣都不剩了,故主王延政也早于公元951年过世了,他现在可以算是正儿八经的南唐人,为南唐效命义无反顾,就这样,赋闲多年的林仁肇重新披挂上阵

        公元956年,林仁肇率偏师杀向被后周大军重点进攻的寿州。当时,正值柴荣回京理政,留下大将李重进主持攻城任务。寿州守将刘仁赡利用这个难得的时间差,向周军南寨发起攻击,最终一举攻下南寨,给了风头正盛的周军当头一棒。在这个过程中,林仁肇及时把握住了战机,给了刘仁赡有利的配合。可惜,他手下兵微将寡,否则李重进这位皇亲国戚有可能提前下课。

        在寿州给了周军一次漂亮的打击后,林仁肇又移师濠州(今安徽凤阳),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率领为数不多的手下,对濠州水寨发动了突然袭击。寨中的周军何曾想到,有人敢在此时冒险前来捋自己的虎须,顿时毛了,乱成一团,结果,让林仁肇好好地立了个大功。林仁肇的两次进袭,让屡战屡败的南唐君臣重新认识到再作冯妇的林虎子仍然宝刀未老。李璟觉得这次总算捡到宝了,可以借此提振一下南唐军民的士气,就下令擢升林仁肇为淮南屯营应援使。

        当年八月,周军在正阳建成浮桥,彻底挡住了南唐水上援军的进路。与此同时,林仁肇也盯上了周军重兵防护的浮桥。林仁肇认为与其在寿州城下与强大的周军死磕,不如奇袭正阳浮桥,逼迫周军回援。于是,他顾不上等待如同老牛一样爬行的唐军主力(为啥走得慢,主要是以监军陈觉为首的唐军主将大都畏敌不前),率领所部一路疾进,直抵浮桥左近。林仁肇稍事休整后,就率先向驻守浮桥的周军发起了进攻。周军对浮桥相当重视,派出大将张永德率领重兵防守。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妥妥的驸马爷。见林虎子不要命地带队杀来,张永德立刻命令周军做好防守反击的准备。林仁肇狠起来真如猛虎下山一般,依托浮桥的周军军阵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幸好,张永德看出周军人少,就派出得力战将约束住败军,从侧翼反击唐军。这下,唐军随时可能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林仁肇只好命令唐军先撤。为了掩护大军后撤,他往返多次冲杀,才将唐军一一救出。张永德记挂浮桥安危,也不敢追击过远。退到安全地带后,林仁肇仍不死心。他深知只要毁掉浮桥,周军必然陷入混乱,唐军士气也会提升,到时候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可是,张永德在自己那么不要命的攻击下仍能挺住,自己拿他也没有啥办法?总不能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破地方干耗着吧,周军耗得起,自己可耗不起啊?思来想去,林仁肇想起了老战友陈诲率领敢死队击破吴越军的故事,决定照方抓药。于是,他亲自挑选出一千敢死之士,用紧急搜罗来的小船满载着各种易燃物,冒死接近浮桥,然后乘风放火,以便彻底烧断浮桥。起先一切都进行很好,头上钉有长钉的小船眼看就要靠上浮桥了,在周军密集箭雨中九死一生的敢死队员们已经点燃了船上的柴火,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桥上的周军明显有些慌乱,如果不是张永德提着宝剑压阵,估计都要开跑了。可惜,林仁肇毕竟不是诸葛妖人,没有算准风向。结果,就在小船撞上浮桥的最后时刻,风向陡变,大部分小船被突起的大风吹离了浮桥,剩下的则被桥上的周军及时用长长的铁杆竹杖撑得离浮桥越来越远。这下,所剩不多的唐军敢死队员彻底绝望了,他们纷纷跳入水中向岸上游去。结果又有些队员在这个过程中被周军箭矢射杀,最后成功上岸逃脱的寥寥无几。看到唐军敢死队败了,张永德留下少量部队守桥,率领大队向在不远处等待敢死队消息的唐军杀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