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47反奸计-第2/8页
再次,从文化上,江南是文化圣地。李煜的朝廷里,从已经离世的冯延巳、韩熙载,到还活着的徐铉、徐锴、顾闳中,尤其是李煜本人,个个精通经史子集、琴棋书画。这样的人留在江南做官,不一定能把当地治好;但如果让他们做顾问,修史校书,可谓得其所用。
最重要的是政治上。自战国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两百年的战火纷飞,最遭殃的还是老百姓。百姓都渴求着全国统一,渴求过上太平安稳的日子。江南,注定没有存身的理由。
所以,收复江南不是问题,如何收复才是问题。
开宝五年(972年)二月,江南入春已半。别致雅静的金陵宫城里,绿草繁盛,落梅如雪,水暖凝香,蜂蝶正忙。花香深处,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宫人们也在忙碌着。只见一双双纤纤细手扶花而起,正将各色的花枝,插遍了金陵玉府。
在南唐的皇宫里,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有插花的隔筒。每年春季,李煜都会命宫人折下新艳的花枝,插满宫中的隔筒。远远望去,凌空绽香,万芳斗艳,仿若仙园,真不知是人在花中,还是花在人畔。
这幅诗画,李煜名之曰“锦洞天”。洞天深处,笙箫曲悦,木笛悠扬,一朵金黄色的莲花迎歌绽放。金莲高六尺,坠以璎珞,饰以琉璃;又有轻带当风,细绸萦绕,看那金莲好似浮于薄纱之上。在金莲的中心,品色瑞莲香蕊吐露,娇艳而出。一支纤细娇嫩的玉足,缠着薄如蝉翼的纱帛,一弓一挑,一颦一蹙,宛若朦胧月色下轻盈灵动的少女。
这少女名叫窅娘,是李煜最为宠爱的宫人之一。此刻,莲花上的她婀娜多姿,真真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仿佛仙霞初露云端,又似花容掩蔽明月。难怪南唐名臣唐镐有诗赞曰:“莲中花更好,云里月长新。”
据说是第一个缠足的女人
中国女子缠足之风究竟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最早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时,娶足小的狐狸精涂山氏女为妻;又说商纣王的爱妃妲己亦是狐狸幻化,但因道行不够,双足未能变得人形,因此就用布帛裹了起来。因其"三千宠爱于一身",宫中女子遂纷纷"东施效颦"地将脚统统缠住。
当然这是民间传说,多为牵强附会。最常见的说法是,南唐后主李煜有宫女窅娘,美丽多才、纤丽善舞,后主为其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台,饰以珍宝,网带璎珞,中作品色瑞莲。令窅娘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着素袜于莲花台上翩翩起舞、回旋有凌云之态,引得宫中女人竞相仿效。此风后又从宫内传入民间,被认为是女子缠足之始。此时缠足,追求的是细窄,而不是小。
后人苏轼有《菩萨蛮》词写道:"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辛弃疾有《菩萨蛮》词:"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经过彼时的"文坛巨擘"们生动描写与大肆鼓吹、摇旗呐喊,引发了男性对缠足之美的追捧膜拜与女性的模仿实践。
待满清入关鼎定中原后,清朝统治者按其满洲习俗要求:"男子剃头留辫,女子放足"。汉儿们老老实实地执行了剃发易服,而女子却将"缠足"当成了"保卫汉家传统文化"的底线,拒不执行,甚至还变本加厉,缠足之风屡禁不止,因此才有了"男降女不服"的说法。我一直弄不懂此事的逻辑,缠足怎么就是保卫汉家的传统文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