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47反奸计



未离海底千山暗,

        才到中天万国明。

        就在李煜登基的前一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北宋建立。

        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又赖众将兵力,助而成禅,北代西征,混归一统,所有宇内霸主、伪主皆臣降称服,四方莫不奉正朔天王。值宋太祖万寿圣诞佳辰,诸家王子、王孙、各勋戚、文武大小臣家,悉皆备办许多礼物、珍仪,于五更之初,便佩玉登车,纷纷趋跄寝道入觐,颂唱华封三祝,又有外省边疆众文武员,俱有贡礼回朝上寿,并诸外国及附属归命候王,亦莫不挟狼圭梯山航海而至,以朝敬中土圣主。太祖于庭殿中受献,只见许多珍仪过丰,一一盛陈。旨下慰劳诸臣。传诏毕,龙颜雾,是日少不免鹿鸣赐宴,各王侯文武大小臣子百官均颁赐,畅叙乐饮于殿中。一番庆闹,君臣共乐。

        酒至三巡,宋太祖徐徐而言曰:“今寡人五旬寿纪,悉当众卿文武、诸邦、边隅土宇之臣,贡献隆仪之盛回朝庆祝,足见内外远近之臣爱戴恭诚。惟南唐李煜以一隅之地藐视寡人,也不来朝祝叙,众卿以为如何处之乎?”

        却说南唐自李煜即位以来,都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江河日益颓废,加之词人李煜身上所散发出的忧郁文人气质,都无一不昭示着南唐的覆灭,虽然即位之初,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在经济、政治、军事也做过努力,但是收效甚微。

        实际上,作为南唐后主,李煜已算是一个亡国之君,尊奉宋廷,经过几代帝王的苟延残喘,南唐只是在宋廷掌控下的一个小小的区域,不足以引起重视,势力很衰落,李煜不得不依靠宋廷,在位期间,殷勤侍奉宋朝,除了岁贡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进礼以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登基后,沿用北宋年号,每次会见北宋使者都换龙袍为紫袍。

        李煜与小周后大婚的时候,搞了一个大赦天下的仪式。赵匡胤非常恼怒:一个小小的附属国,谁给你权力让你大赦天下?李煜马上上表承认错误,并且进贡金银珠宝,自请把南唐国主的称号改为“江南国主”。

        他后来还自降礼仪待遇,下的诏书不叫“诏”,而改为王叫的“教”;他拆下宫廷屋脊两旁的象征帝王威严的鸱吻,那些封了王的弟弟也都改封为公,他甚至请求赵匡胤对他直呼其名。

        他幻想用这种低到尘埃的态度打动赵匡胤,希望不给他发兵的理由。只要南唐不在他的手里亡国,他就拖一天是一天,至少对得起祖宗和百姓。

        可是没有家国天下情怀的李煜不会明白,心系家国天下的赵匡胤怎么会把顺从作为阻碍统一的理由。赵匡胤知道,南唐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煜又专心“事大”,从来不给自己惹麻烦,因此,他乐得给李煜卖个人情,让他开开心心享受几年“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的醉生梦死般的生活。

        然而,当华夏版图上的群雄越来越少时,李煜的好日子也就不长了。

        江南对于大宋的战略意义太大了。首先从安全上,日后能否从容对阵契丹北汉,江南的地位举足轻重。倘若宋辽开战,李煜真的在大宋背后来一手偷袭寿州,宋军被逼得两线作战,北伐就可能功败垂成。

        其次,从经济上,江南虽然严重衰退,但尚未崩溃。自唐朝以来,江南地区就是一座大粮仓,且不要说供应北伐的粮饷,就是顺着运河运到开封的粮食,能解决多少人的吃饭问题?这样一片大好疆土,留在治国无能的李煜手里,根本作践了天下粮仓的美名;何况为了削弱江南国力,大宋又不得不对其采取经济制裁。时间拖得越久,江南的经济衰退越严重。对于大宋而言,不如早早收回为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