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千古一帝-第2/8页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当时的人大多和我一样的看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吃哪个朝代的饭,就说哪个朝代的话。
秦始皇刚统一天下,丞相王绾等大臣就进言,一方面大力称赞皇帝陛下雄壮威武,一统天下,值得万民敬仰。
谈正事前总要吹捧一下,这是套路,总不会错。
接下来谈的正事比较大,大到涉及国家体制更改。
皇帝陛下一统天下,万民敬仰,但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把各位皇子封到那里为王,就无法镇抚那里的百姓。恳请皇帝陛下恩准,封立您自己的儿子为王。
秦始皇觉得王绾众大臣的进言不无道理,反正都是封我自己的皇子,肥水也不流外人田。这样干,似乎也不错。
于是秦始皇就把这个建议交给群臣商议,群臣山呼万岁,一致认为这样做有利,皇帝不要犹豫了,下定决心吧。
秦始皇看到群臣响应,即将排除犹豫、下定决心的时候,廷尉李斯跳了出来,独树一帜,发表了自己不同的意见。
李斯的意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证据链完整。
李斯从称赞老板步入正题。皇帝陛下,您是排名第一伟大的始皇帝,一定要有创新意识,要与时俱进,不能人云亦云。他们想开历史的倒车,千万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
李斯接着用历史的典故来打动秦始皇。昔日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战乱不休,周天子也无法阻止,我们要避免重蹈这样的惨剧。
最后李斯用现实的需要,一步一步,彻底俘获了皇帝之心。现在天下靠陛下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如果再分封天下,以后又会重蹈一次春秋战国的悲剧。郡县制很好,天下安宁,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容易控制了。始皇陛下,请牢牢记住“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分封诸王没有好处。
实行郡县制,天下就是皇帝的天下,就是帝国的意志!
李斯千言万语,归于一句:要想千秋万代,就要废除分封制,彻底执行郡县制。否则,皇帝的心愿“后世以数计,一世,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就会成为泡影。
李斯说的振振有词,始皇听得津津有味,还是李斯的说法融入了我的心扉,我想要万世之后,还是秦一万零一世。
何况,皇帝之所以尊贵,就是要老天第一,皇帝第二。好不容易统一天下,要选择和平郡县制,不选择战争分封制。
现在我们来看这两种意见,都会觉得李斯高瞻远瞩。如果选择分封天下,终有一天,还是会战火连连。
但是中央集权也有弊端,一旦中央出了问题,没有任何地方强有力的支援。如果中央出了奸臣,那始皇子孙就会毫无反抗之力,只能成为人家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点,秦二世即位后,奸臣赵高掌握大权,史记记载“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十二人僇死于咸阳”“公子将闾等3公子拔剑自刎”“十公主矺死于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