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金线岭烈火焚山,冰雪路血战突围-第4/6页



    营外打着不少旌旗,盔明甲亮的武士们逐渐逼近。神经高度紧张的骑兵们无不挽弓扣弦,准备再战一次。

    对面的火把多了起来,在火光的照耀下,盛家军才稍稍放松了警惕。来者衣甲与北晋军无异,都是绛红色战袍、镔铁铠甲,只是在左臂上绑着很宽的白布条。弁冠上插着的野鸡翎子,表明他们是边军。为首的武官手持令旗,骑在马上,一身服色分明是中郎将才有资格穿的。

    “奉陛下的圣旨,给班师回朝的弟兄们送酒肉,好好犒赏大晋的勇士们!”

    那中郎将令旗一展,披铁甲的人纷纷让了路,上千人或赶着牛车、或肩扛手提,把一笼笼猪羊、一坛坛御酒源源不断地送入营中。送东西的士兵穿的是破袍子,披着的是皮甲,一看就是地方上的巡防营。这时盛家军已有数千将士列好了队,见到京城犒赏的酒肉,全都沸腾了起来。军师见状也组织大家有序领取,不要争抢。

    许久未见荤腥的盛家军士兵跟疯了一样的砸开木笼、扯掉坛封,还兴高采烈地邀请友军一起入营宴乐。奇怪的是,友军的中郎将拒绝了盛家军的好意,命令所有迎接部队守在营外。边军士兵们更是一反常态地亮出了刀刃,虎视眈眈。

    盛家军士兵们都对友军的异常反应起了疑,但好吃好喝才是王道,谁知道友军是不是犯个病呢?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举数杯。

    士兵们啃完了筋肉,又折断骨头喝了髓,一点油花都没剩下。喝酒的时候,士兵们也把碗里的每一滴酒都舔得干干净净。他们兴高采烈地描绘着解甲归田后的美好生活,畅想功成名就的快感。

    余南时没有立刻下去,因为他甫一挪动身子,盛舜英就把挽在他腰上的那只手收紧了。这位女将军在他耳边低声吟道:

    “急什么?他们会给我们留的。我命令你再多陪我一会儿。”

    余南时露出了无可奈何的笑容,仿佛听到下面的士兵在寻找盛将军。既然将军自己都不想下去,那就多陪她一会吧。

    不多时,满面喜色的军师顺着雪地里留的足迹找上了山头。

    “将军,友军正找您呢!快下……”

    一支穿云箭从山顶射下,盛舜英和余南时都看到,军师的喉咙里插入了一支利箭。喉头中了暗箭的老军师失去了重心,一头栽倒在马下。

    余南时和盛舜英立刻拔剑自卫。不料霜气凝重,长剑卡在鞘中无法拔出。二人急忙跑到军师身边,查看伤情。军师极力想跟他们说话,但一张口,血就如同烧开的水一样“突突”地喷出喉咙。还没等留下遗言,军师就血尽人亡,闭了眼。

    余南时一把拉起盛舜英向山下求援。一路上,矢石如云,箭如飞蝗,更有成千上万只长矛从山顶的重弩中飞出,给还没来得及披甲持牌的盛家军造成了极为惨重的伤亡。

    不幸的是,就在二人下山的路上,20多名边军骑兵将他们团团围住,为首的武官勒令他们缴械投降。

    “怎么办?”

    “杀光他们!”盛舜英被自己部下的枉死激怒了,长剑竟然如同获得了神力一般出了鞘,森冷寒光映照在每个敌人的脸上。

    余南时在盛舜英拔剑的那一刹那腾跃而起,电步如飞,冲到了骑兵们面前,连出四掌。那四掌带着余南时的雄浑内力,扑向左右的骑兵,瞬间将四人打落马下。盛舜英不甘示弱,剑光如掣电般游走,斩断了四匹战马的前蹄,连带着它们主人的脑袋一起落了。其他骑兵见此惨状,都面面相觑,呆愣在原地。余南时和盛舜英见此良机,立刻抢下战马和马刀,左右开弓,攻防相助,又击毙了十余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