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金线岭烈火焚山,冰雪路血战突围-第3/6页
余南时忍俊不禁,道:“粮食都发不出来,怎么骗?”
盛舜英自知理亏,暂时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了。
“你一定饿坏了吧?我这儿还有一个烧饼,从南楚蛮子一一从敌人尸体上扒下来的,和你一起分了吧”,“南楚蛮子”这个词,对出生在南楚的余南时来说,可能有些不太友好。显然,余南时从没在乎过这个。
“其他兄弟怎么办?”余南时反问道。
“我明天带头喝雪水,啃松枝,这样能让大家心里好过一点”,看盛舜英的神情,没有一丝犹豫,那这句话就是认真的。
“要不要把卫师弟叫起来?”余南时心理赞同盛舜英的自我牺牲。但他也听出了盛舜英话里有话,想再拖拖刀。
盛舜英挑眉白了他一眼,脸上满是责备的神色。听卫昭的呼噜声起起伏伏,极有规律,一定睡得很香,她又怎能扰人清梦呢?
“你要把他叫起来,小心他发了起床气,把你这个当师兄的给打一顿。”
余南时一听这话,立刻识相了不少。再拖延下去,大好时机就白白浪费了。
“将军,您确定要在这里分吗?我们可以到山上去偷偷分了。”
盛舜英眼中放出心满意足的光芒。趁着没人,她竟然伸出右手挽住了余南时的腰,提着灯指引着余南时爬到了山坡上。余南时并未觉得受宠若惊,相反,还有些习以为常。毕竟,国内渲染老皇帝糜烂生活的话,十有**都是好事者胡编乱造的。而他和盛舜英的感情,的确是如传言所讲。
两人因雪夜比武相识,因身经百战相知,情感更是微妙得很。
他们现在所在的这座小山坡可以俯瞰整个大营,但连一里外的太子营地都无法看到,更别说看到外围一圈连绵峻岭和山头上的情况了。除了抽到巡夜签的倒霉哨兵,大部分士兵刚刚都进入了梦乡。
二人挑了棵松树,各折了一小把松枝,用烛火点成了火堆。围着火堆,他们面对面坐着。余南时帮盛舜英把灯笼搁在树杈上。盛舜英摸出那只冻得硬如砖木的烧饼,放在火堆上烤着。作为从小在北地长大的人,她对冰雪可谓了如指掌,生火和烤火更是她的特长。不一会儿,热气腾腾而又酥软的烧饼被她从中间掰开,递给了余南时半块。这枚不过值六文铜钱的烧饼,对征战多年的二人而言,简直是难得的美味。
在余南时眼里,身边的盛舜英仿佛不是他的顶头上司,那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而只是一个二十有五、天真顽皮的女孩,一个“似花翻使花羞”的娇俏女人。真应了那句诗,“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但余南时并不傻,他完全看得出盛舜英黑如乌墨的一对眸子下,隐藏着咒怨与憔悴。为父兄报仇的责任、让盛家复兴的梦想、进入京城后仍需面对的无休止政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士族,宦官,外敌,那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多次看到,她在深夜里独自走到荒山野岭,放声大哭。但与那些只会哭的弱女子不同,她每一次哭泣后,都以更加强大的姿态面对明天。
盛舜英趁着余南时不注意,偷偷溜到他的身边,把脑袋靠在他的肩头上,悄悄闭上了眼睛。两个人挨在一起相互取暖,这个冬夜也不会那么难挨。
暧昧时的脉脉温情还意犹未尽,巨大的危机就随着凛冬降临了。包括余南时和盛舜英在内的所有军人都没有注意到,数百辆兵车出现在山头,上千张强弩已经架好。投掷霹雳火球的投石机,也在山顶被迅速组装完成。
“乓乓乓,乓乓乓”,巡夜哨兵的梆子声惊动了营内所有人。营房里的将士不是被惊醒,就是被摇醒。马匹、驴骡更是惊恐万分、躁动不安,翘着蹄子嘶鸣着。好在久经沙场的盛家军并没有像刚上战场的地方军一样手足无措,纷纷拿上兵器,列好队。军师很快召集了数百名骑兵守在营门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