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第3/4页



    与其说郑国是夹缝中求生存,不如说郑国是以小国之力牵着晋楚两国的鼻子走。但是政治时刻充满变化,危机难以预料,不知这样的局面能保持多久,郑国往后的对外政策会有什么改变。

    赵朔的大计,不容许有这些不确定因数的干扰,所以这场仗,必须将郑国和楚国两个威胁,彻底压制,至少在他的计划完成前,郑国和楚国都不能有干扰他的机会。

    打定主意,赵朔便开口,谈及方才承报上来的军情,“此番楚军率军三万精锐,在上蔡驻扎,另有两万南方蛮人由宛城而来,一路北上,每日行百里,疾走如风。”赵朔声音不疾不徐,说完情报内容,又扭头对着身旁的公子羽问道,“不知公子可有良策?”

    赵朔年纪比公子羽要大上不少,公子羽闻言,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对着赵朔拱手一拜,“来时君父便有所嘱咐,赵将军身经百战,足智多谋。此番当以赵将军为将,羽不敢大放厥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赵朔闻言,哈哈一笑,说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却之不恭了。”赵朔说着,起身走到沙盘前,“此番楚军分兵两路前来,楚正军驻扎上蔡,威逼鄢陵和许城,故我军于城颖驻扎,楚军想要攻我鄢陵或许城,必先与我城颖驻军遭遇。”

    众将领闻言,纷纷看向沙盘,只见沙盘上,楚国城池由右到左分别为上蔡、驻马城、申城、宛城,四城呈一字排开,其中上蔡和驻马城相邻近,申城、宛城相邻近,四城中间,相距约三百里;四城上方,在上蔡斜前方,是此番晋军驻扎的郑国城颖,城颖后方左右两侧,是郑国的鄢陵和许城。

    “此番楚军陈兵不动,南方蛮人日行百里,来势汹汹。故我军不可坐以待毙,等蛮人与楚军会和,我军将面临巨大压力。”赵朔沉声开口。“上军将栾书听令,”

    “在!”人群中有一中年将领站出来,抱拳静待指令。

    “命你率上军兵车三百乘,郑军兵车一百乘,即刻攻伐上蔡楚军。”

    “尊令!”

    “下军将士燮听令”

    士会的儿子士燮闻言,从将领中站出来,大声道:“末将在!”

    “命你率下军兵车三百乘,急行军往申城方向,狙击北上南蛮,务必不能让其与楚军会和。”赵朔安排完,又对着声旁的公子羽点头说道:“公子您率郑国余下一百乘兵车,驻守城颖,我亲率八千骑兵,游走于驻马城方向,支援上军。”

    随着一条条军令颁发出来,便有人陆续离开营地,最后只剩下赵朔一人。此时赵朔目光依然留在沙盘内,不知在想些什么。

    “将军如此安排,与往常的保守方针相悖,不知将军是何用意?”此时一个全身笼罩在黑袍内的人影从营帐后走出,立于赵朔身旁,开口问道。

    “程婴,你是我最信任的人。此番夷皋行此决策,我跟父亲苦思许久,皆无法判断其用意,这些天一直心神不定,直至日前,我才有些许觉悟,夷皋恐怕是要率先对我赵家动手了。”赵朔回身坐回主位上,接着开口:“此番领军将领,说好听点,都是些没怎么打过账的。而以往楚军伐郑,你我都知道是郑国在从中作梗,故而每次联郑抗楚,都采取保守策略,但是这次,恐怕不是郑国插手这么简单,如果我分析得不错,应该是夷皋想借楚国之手做些什么。所以我不准备坐以待毙了,等这场仗结束,就是我等起事之时。”。赵朔目光深邃,“这一仗,我要让郑国彻底倒向晋国,也要让楚国短时间内不能有兴风作浪的机会。你立刻联络散布在绛城的人做好准备。”

    笼罩在黑袍里的人影闻言,头颅瞬间抬起来,露出一张略显苍白的错愕的脸。赵朔说得漫不经心,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关乎整个天下的大事。略微思索,便对赵朔开口道:“夷皋既然有所针对,将军还需注意自身安危,程婴这就安排下去。”,说着,退出营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