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昔年榜眼张元中-第2/3页





    张元中坐下来打量着这个才十岁的少年。刚才在山下,赵惊涛回望帝都,而张元中则眺望西山。两人都注意到了对方,只是更看中景色。到了眼前,才注意到对方。张元中看着眼前这少年一身英气,眼前一亮。又想到他是赵家的二公子,看来传言中赵家二少爷天生废柴,不能修行,年少淫荡的传闻不是很可靠啊。如此少年英杰,心中毫无波澜自己竟然没发现。

    张元中笑着问道,“适才看到赵公子眺望帝都,默然不语。不知这是要去哪里?对这帝都有何看法?”赵惊涛看了他一眼,想了想,道:“我看先生背着行囊厚重,应是要远行。只是阳春三月,先生却带着伞具,应该是要去南方吧?”张元中本来想说带着伞具也不一定要去南方,后来一想,这人定是猜到自己在帝都定居多年,突然出行,必然要去远方做事。瞬间心中收起轻视之心。“小公子聪明。我正是要带着小儿去新蜀看看。”赵惊涛又道“先生问我对这帝都看法。小子不才,觉的天下万物,分合胜败都是循环无聊之事。倒是天下未知之事众多,得未知者得天下,能利万民。”说罢,赵惊涛玩味的看着他。张元中本来只是抱着交友的心态听听,结果前几句颇为张狂,挺符合他口味。听到后面“未知”二字,却是眉头皱了起来。他意识到,这是在吊他胃口。张元中想看后辈见识,后辈却拿出个大箱子问他想不想看。他更是从那小孩玩味的眼神中看到一丝鄙视意味。旁边张莜雨皱了皱眉头,对着父亲道:“父亲,我先去客栈里摆放一下行李,安排一些菜肴。”“好的,你且去吧。”张莜雨便拍了拍赵惊涛肩膀,走了进去。

    “老夫倒想听听惊涛公子这未知二字有什么道道。”敲了敲桌子,赵惊涛整理一下衣领,说道:“古人云,天圆地方。而如今天下东海之东有东瀛,南海之南有琉球,西域之西有楼兰,极北之北有荒原。而天下儒生却追求国泰民安。殊不知共工女娲有命陨之日,天地就没有吗?不周山有倒塌时,奔流河秦川就没有崩塌之时?万物有生必有死。凡人苟且,看不到末日未来,天下众人却为了皇位统一而拼命,岂不与万物一样浪费生命空等死??”

    张元中越来越听不下去,啪的一声拍了桌子。“胡说八道!圣人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无论孔孟之道,还是佛道二教,都是为了天下苍生而存,教人向善,忠君报国天下太平难道也有错?”“错错错。设想天下太平,人人生子,则天下到处都是人。田亩不足则开山毁林,森林不足则海中捞鱼。圣人应该做什么?不是重复天下分合的无用功。君权神授,谁能保证皇帝带带英明?谁能保证凡人吃饱喝足后不会贪恋统治的权利?食色性也,这不是宣教能改变的。让平民吃饱喝足了,他们就会觊觎宫中的的妃子宝藏。”“放肆!你这是大逆不道!”“元中先生啊,你这是不解先帝用心。所谓圣人不如天,天道无穷尽。上天赐予众生五行属性,正是想告诉我们人力有穷尽,天地生万物。古人燧木取火而吃熟食,挖地探矿而得铁器。谁知道域外凶险之地有什么神奇事物?或者是起死回生的药物,或者是通天遁地的异兽。与其让天下人毫无意义的生生死死,不如去探寻域外万物。与其和猪一样千年不变的吃喝拉撒,不如去为万世之后的众生探寻极乐净土。要知道,神州三分,不是如今才有的局面。如果不能打破周围天险的隔绝,去寻求外界的宝藏或者敌人的压迫,神州将永世陷入无穷内乱之中。”

    张元中被这番话气的胡须抖动不断,但听到最后一句“无穷内乱”,登时安静了下来。确实,回顾千年中华,如果不是周围天险太多,如何会合合分分,前年内乱?多少次战乱,把百姓百年辛苦的和平盛世,付之一炬?曾经的大唐,与大汉有什么区别?唐太宗与汉武帝,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断的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但实际效果却是开疆拓土,探寻未知!对外不断的进攻,让天险之外的人们听到了天朝的强大,慕名而来啦!这样天朝才不至于像夜郎国一样与世隔绝,自生自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