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宴有好宴-第5/5页



    天福帝手中有数万禁军,因此太子暂时绝对没有兵变的可能;可太子声望太高,势力又遍及中下层朝臣,天福帝急切间也奈何他不得,只得徐徐图之。

    朝中局势复杂至此,所有人都在小心谨慎地相忍为国,生怕某个举动变成了太子与天福帝反目的诱因。

    这种诡异而又平衡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年,而刘仁奎的长子刘衡已经官至京城令。

    对刘家而言,最好的将来便是天福帝与太子两败俱伤,但最终仍是太子继位。

    在这种情况下,新登基的太子不得不仰仗刘家稳定朝政,而在此期间,刘家便可以从容安排后路。

    但若是两方提前分出胜负,现在刘家得益越多,将来的反噬也必定越大。无论是天福帝斗倒了太子,还是太子熬死了天福帝,已经超越了某种界限的相权一定会迎来如狂风骤雨般的清算。

    蜀王就藩,就很有可能是这样一根导火索。

    天福帝不可能亲掌禁卫太久,但值得信任的人选除了蜀王李谋之外竟是一个也无。

    禁卫统领之位太过险要,外姓将领绝无可能。但年长一些的宗亲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或死或疯,遍寻宗室之中,能被天福帝信任的只有绝无篡位可能且亲近鲁王的蜀王,甚至颇有野心的鲁王本身都不被信任。

    或许,还有福安公主。但福安公主是女儿身,虽然青国的实际掌权者目前也是女儿,但皇后和公主还是有所不同。

    最大的区别,便是公主将来必要嫁给外人,所以出嫁前掌握太多权柄并非好事,除非她出嫁他国,或者将来驸马对天福帝忠心耿耿。

    刘世清咬了咬牙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蜀王就藩,否则一旦天福帝与太子开战,无论胜负如何,刘家必然遭受灭顶之灾。

    刘家不愿承受这样的风险,因此为了安抚蜀王,几乎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

    而且祖父本就有意把小姑嫁给蜀王,无论是何好处便就当是提前送出的嫁妆。

    因此,刘世清沉声开口:

    “蜀王殿下还请三思!蜀王不惜折节下交,在下颇感恩义,若殿下有所求,愿为殿下一言而赴汤蹈火!”


    本章完